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元朝市舶司兴衰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2 | 阅读:2061次
历史人物 ► 元朝

元朝市舶司的兴衰与海上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元朝市舶司兴衰

一、初期勃兴(1277-1294年)

忽必烈灭南宋后,为恢复海外贸易,于1277年在泉州庆元(宁波)、上海、澉浦四地设市舶司,沿袭宋代抽解制(10%-20%实物税)。1284年推行"官本船"制度,官方出资造船,商人承包经营,利润七三分成。此时泉州港超越广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近百个国家通商,进口香料、珠宝,出口瓷器、丝绸。1293年颁布《至元市舶法》,确立"双抽"征税(粗货十五分抽一、细货十分抽一)和"和买"政策。

二、中期波动(1294-1333年)

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元廷政策反复动摇:1303年一度废除市舶司,1311年恢复后又于1314年推行"延祐新制",将抽解比率提高至粗货二十五分抽一、细货三十分抽一。1322年修订《市舶条例二十二条》,严格管制民间出海。期间泉州赛典赤家族与蒲寿庚后裔的、1322年杭州大火焚毁市舶档案等事件,折射出管理体制的混乱。

三、后期衰落(1333-1368年)

14世纪中叶后,倭患加剧(如1350年方国珍集团劫掠沿海)、黄河泛滥导致的漕运危机、财政崩溃(至正钞贬值)共同冲击海外贸易。1367年张士诚据浙东时,市舶收入已不足至元盛期的5%。元末泉州亦思巴奚兵乱(1357-1366年)更彻底摧毁了市舶体系。

深层原因分析:

1. 制度缺陷:官本船制度滋生腐败,《元史·食货志》载大德年间(1297-1307)市舶官吏侵吞货物价值年达"钞十余万锭"。

2. 技术停滞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南洋诸国普遍采用宋式福船,而元代未改良造船技术。

3. 地缘变化:1360年元廷弃守占城,导致南海贸易路线失控。

4. 替代贸易:1340年后西北陆路商道因察合台汗国分裂重新活跃,部分分流海上贸易需求。

此兴衰过程表明,元代市舶体系虽短期复兴,但受专制管理、技术保守和财政短视制约,未能突破传统朝贡贸易框架,为明代海禁政策提供了历史镜鉴。

文章标签:市舶司

上一篇:宋辽边界榷场兴 | 下一篇:孟尝君明时散文诗赋研究

航海家杨枢

元朝元成宗

航海家杨枢是中国元代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使节,活跃于14世纪初期。他是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多次奉命出使海外,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

诗人萨都剌

元朝达鲁花赤

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词人、画家,回族(一说为色目人),祖籍西域答失蛮氏(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后定居雁门

元末徐寿辉建天完

元朝天完

元末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政权之一,其背景、发展与历史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1. 背景与起兵 徐寿辉(?—1360年)是湖北

理财大臣卢世荣

元朝忽必烈

卢世荣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重要理财官员,其理财措施和改革在元初经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政策和争议反映了元代财政管理的复杂性和时代特征。 一、

元朝市舶司兴衰

元朝元朝

元朝市舶司的兴衰与海上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初期勃兴(1277-1294年)忽必烈灭南宋后,为恢复海外贸易,于1277年在泉州、庆

元朝颁农桑辑要

元朝元朝

元朝颁行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政府主持编撰的农业科学著作,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由司农司组织编写,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