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不食周粟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8-04 | 阅读:2128次历史人物 ► 元朝
谢枋得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志士、文学家和教育家,与文天祥并称“江西二老”。他坚持气节,拒绝投降元朝,最终绝食殉国,其事迹被后人誉为“不食周粟”的典范。
谢枋得生于1226年,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推崇忠义气节。南宋灭亡后,元朝多次征召他入仕,甚至派人强迫他前往大都(今北京),但谢枋得始终拒绝合作。1289年,他在大都绝食五日,最终殉国,享年64岁。
谢枋得的“不食周粟”精神源自伯夷、叔齐的典故。《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因不愿食用周朝粮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谢枋得以此自比,表达对故国的忠诚和对元朝统治的不屈服。他的诗文如《叠山集》中充满了亡国之痛和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除了气节,谢枋得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他主张“明道致用”,强调学问应服务于社会。南宋灭亡前,他曾在家乡办学,培养了许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谢枋得的事迹在元代即被广泛流传,明清时期的文人更将他视为气节的象征。明代学者王祎称赞他“抗节不仕,终始一心”。他的精神不仅体现了儒家的忠义观念,也为后世树立了民族气节的典范。
文章标签:
上一篇:辛弃疾:豪放词宗,壮志未酬 | 下一篇:明孝宗弘治中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