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孟浩然归隐鹿门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08 | 阅读:5041次
历史人物 ► 孟浩然

孟浩然归隐鹿门山是盛唐隐逸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生平与选择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人精神追求。

孟浩然归隐鹿门

一、归隐的历史背景

1. 科举失意的现实选择:孟浩然早年曾赴长安应举未第,《新唐书》记载其因"不才明主弃"诗句触怒玄宗,断送仕途。唐代"终南捷径"风气盛行,但孟浩然的归隐更多是仕途受阻后的被动选择。

2. 襄阳的地缘因素:鹿门山位于襄阳城南十五里,东汉庞德公、唐代诗人皮日休先后隐居于此,形成隐逸传统。其地理位置"北接方城,南控江汉"(《襄阳记》),既避世又不完全脱离文明。

二、隐逸生活考证

居所形态:据《全唐诗》注引,孟浩然在鹿门山建有"涧南园",其《夜归鹿门歌》"鹿门月照开烟树"生动描写山居景致。考古发现表明唐代隐士居所多采用"茅茨不翦"的简朴风格。

经济基础:《旧唐书》载其"资产殷积",祖辈为襄阳望族,使其能维系"耕读"生活。其诗《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反映庄园经济支持下的隐逸生活。

三、文学创作转型

归隐后诗风明显变化:前期多干谒诗(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期转为田园山水诗。《唐才子传》称其"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善",代表作《春晓》《宿建德江》均创作于此期。苏轼评价"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恰印证其逃离政治后的艺术纯粹性。

四、历史影响

1. 开创盛唐山水诗派:与王维并称"王孟",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唐诗第一家"。

2. 隐逸范式确立:宋代《韵语阳秋》记载王安石等宋人常仿效其鹿门耕读模式。明代王世贞将鹿门山列为"天下隐逸七圣地"之一。

3. 地方文化记忆:现存清代重建的"孟浩然纪念馆"及"鹿门寺"遗址,2012年出土的唐开元年间摩崖石刻证实其活动轨迹。

值得注意的是,孟浩然的"隐"并非完全与世隔绝,《唐诗纪事》载其与张子容、李白等仍有唱和。这种"半隐"状态实为唐代文人在仕隐矛盾中的典型生存智慧,比完全避世的陶渊明模式更体现盛唐特质。现存争议在于其具体隐居年限,学界根据《唐才子传校笺》考证认为间断性隐居可能性较大。

文章标签:孟浩然

上一篇:李密献计困炀帝于江都 | 下一篇:罗绍威诛牙兵变

杜甫诗史写尽沧桑

唐朝杜甫

杜甫被誉为“诗史”,其作品真实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沧桑,具有极高的文学与史料价值。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一、杜甫诗歌的"史诗"特质1. 编年体

张旭狂草醉书录

唐朝张旭

张旭狂草醉书录:狂草圣手的癫狂笔墨与艺术成就 张旭(约675年—750年),唐代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以狂草闻名于世,与怀素并称“颠张

李靖灭东突厥之战

唐朝李靖

李靖灭东突厥之战是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由名将李靖主导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标志着东突厥汗国的覆灭与唐朝北方边疆的初步安定。此战展现了唐朝初期军

聂隐娘传奇

唐朝传奇

《聂隐娘传奇》是唐代裴铏所著传奇小说《传奇》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代武侠文学的经典之作。故事以唐宪宗时期(805—820年)为背景,融合了历史、武侠、

孟浩然归隐鹿门山

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归隐鹿门山是盛唐时期隐逸文化的典型体现,其背景、过程及影响涉及历史、文学与社会等多重维度。以下从史实出发,结合相关史料展开分析: 一、归

孟浩然隐鹿门山

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隐鹿门山一事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典故,反映了他作为田园诗人的隐逸追求与仕途失意的矛盾心理。以下从历史背景、隐逸动机、文学表现等方面展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