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杨衒之记洛阳伽蓝
《杨衒之记洛阳伽蓝》源自北魏时期杨衒之(或作杨衒)所著的《洛阳伽蓝记》,这部著作成书于北魏分裂后的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是研究北魏洛阳佛教寺院与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以下从背景、内容、价值等方面展开说明时间 ► 2025-07-3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郦道元
[三国] 董卓暴政乱洛阳
董卓暴政乱洛阳是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微、地方军阀割据的开端性事件,对汉末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史实性分析:一、进京背景与权力攫取189年灵帝驾崩后,外戚何进为诛宦官召董卓率西凉军入京。董卓时间 ► 2025-07-18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董卓
[宋朝] 李格非洛阳名园
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清照的父亲,也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人和官员。他的《洛阳名园记》是研究北宋园林文化的重要文献,记录了洛阳地区的著名园林景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士大夫的审美情趣。1. 李格非的生平与时间 ► 2025-07-1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格非
[南北朝] 陈庆之北伐克洛阳
陈庆之北伐克洛阳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对北魏的一次著名军事行动,发生于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至中大通元年(529年)。这次北伐以少胜多、速战速决著称,展现了陈庆之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是南朝历史上对北方政权的罕见战时间 ► 2025-07-1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陈庆之
[汉朝] 刘秀定都洛阳
刘秀定都洛阳是东汉王朝建立过程中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深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背景。 1. 地理与战略优势: 洛阳位于伊洛盆地,北依邙山、南靠龙门,东临嵩岳,西接崤函,素有“天下之中”之称。地势险要,易守难时间 ► 2025-07-1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刘秀
[汉朝] 董卓焚洛阳乱政
董卓焚洛阳乱政是东汉末年标志性历史事件,展现了军阀专权的残暴与中央权威的崩溃。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一、事件背景1. 政治失衡:189年灵帝驾崩后,外戚何进与十常侍内斗,董卓应召率西凉军入京时间 ► 2025-07-0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董卓
[唐朝] 李白与杜甫相逢洛阳
李白与杜甫的洛阳相会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双子星”相遇。根据现存史料,两人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春夏之交在洛阳初次相见,此时李白44岁,刚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杜甫33岁,正为科举失利后漫游齐鲁时间 ► 2025-07-0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杜甫
[宋朝] 蔡襄洛阳桥圣手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他在福建泉州任职期间主持修建的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工程的杰作之一,被誉为“海内第一桥”。这座桥的建造体现了蔡襄卓越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后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洛阳桥
[晋朝] 洛阳陷于匈奴之手
洛阳作为东汉都城,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族入侵,但严格依据史实,“洛阳陷于匈奴之手”这一表述需作以下辨析: 1. 匈奴与东汉的军事冲突 东汉时期(25-220年),南匈奴已内附汉朝,被安置于并州、朔方等地,成为东汉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刘渊
[南北朝] 陈庆之北伐入洛阳
陈庆之北伐入洛阳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对北魏的一次著名军事行动,发生于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至中大通元年(529年)。这次北伐虽以失败告终,但陈庆之以少胜多的战术和传奇般的战绩仍被后世称道。 背景 1. 北魏内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北伐 | 历史人物 ► 陈庆之
秦朝秦朝
春秋战国老子
西周三监之乱
夏商妇好
清朝阮元
明朝崇祯
元朝元仁宗
宋朝柳永
五代十国边镐
唐朝安禄山
宋朝宋朝
五代十国石敬瑭
唐朝传奇
隋朝韩擒虎
南北朝庾信
晋朝葛洪
三国貂蝉
汉朝张骞
秦朝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