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北燕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4-05-04 | 阅读:1374次
历史人物 ► 高欢

北燕(407年-436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治实体,建都于今河北省临城县。其历经五代君主领导,历时30年,历史十分悠久。以下将从北燕的开国元首慕容垂、政治组织、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灭亡原因等方面,来探究北燕的历史。

北燕

一、开国元首慕容垂

慕容垂,拓跋部的外甥,慕容皝之子。在北魏末年,由于宰相高欢的废黜,慕容垂不得不离开中原,来到了边疆。在边疆的生活让慕容垂对边疆的民族感到十分的亲近,于是便开始策划建立自己的政权。公元407年,慕容垂自称天王,建立了北燕政权,定都于临城(今河北临城县)。南侵中原,攻陷邺城,势力范围辐射沧、衡、代等地。慕容垂可以说是所有北燕君主之中地位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位。

二、政治组织

北燕的君主制度与南朝相当,因此君主权力相对过于集中。慕容垂掌握着北燕的总体大权,实行所谓塞北制度,由大臣负责军政、财政、审刑等各项事务。同时他也注重加强官制建设,设置检校、记室等职位。但他对外委任的官员多是边疆出身的异族士族,并不是自己的余孽。

三、经济状况

北燕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经济得不到良好发展。但生活物资仍然丰富,北燕人以耕种、畜牧为主,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北燕辖区的和龙县曾经被当作是全国铁产最为丰富的县之一。此外,北燕还采取了应付外交危机的措施,即不惜敛财,从商税、地税等方面增加财政收入。

四、文化教育

北燕在文化上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虽然限于经济状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文化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北燕依旧有许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据史书记载,慕容垂时期,北燕曾有奏乐、歌舞等盛况,另外还有毒龙事件的戏曲、豆盏诗、群英会、角宿、相声、五音等形式的文学作品。在教育方面,北燕也有重视,曾经有学院、博物馆、园林等文化建筑。

五、灭亡原因

北燕的灭亡原因并不单一,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发生了特定的事件。最初,慕容垂建立北燕,目的

文章标签:

上一篇:曹魏徐庶辅佐晋 | 下一篇:杨秀隋朝美人

崔浩:南北朝文化名家

南北朝崔浩

崔浩(?—450年),字伯渊,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史学家和书法家,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故城)人,出身北方高门士族清河崔氏。他是南北朝

江左风流:王谢家族史

南北朝侯景

江左风流:王谢家族史东晋南朝时期,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作为顶级门阀士族的代表,共同演绎了"王谢风流"的历史传奇。这两大家族在政治、文化、军事领域的

鲍照俊逸参军

南北朝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著名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其诗风以“俊逸”著称,曾任前军参军,故后世常以“鲍参军”称之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

南北朝侯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主要见于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写,这一诗句反映了南朝时期佛教寺院林立的景象。

北朝军事制度的变革

南北朝高欢

北朝(386—581年)的军事制度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的更迭,呈现出由部落兵制向府兵制过渡的阶段性变革,其核心在于适应北方民族融合

东魏权臣高欢往事

南北朝高欢

东魏权臣高欢是南北朝时期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其一生充满权谋与征战,奠定了北齐王朝的基础。以下是关于高欢史实的详细梳理: 1. 出身与早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