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司马迁:史学奠基

朝代:汉朝 | 时间:2024-05-05 | 阅读:3060次
历史人物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朝末年著名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史记》的主要作者,被誉为史学奠基人。先世为楚国大夫司马季主之后,迁居到魏国,故以国为氏。司马迁是汉代文学权威,对后世中国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史学奠基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都是陈留郡守,受到了朝廷的重用。然而,由于司马都对刘邦的不满,在汉朝刘邦称帝之初,被刘邦软禁在长安,司马迁也因此被迫跟随父亲流亡到河南。后来,司马迁随父回到长安,接受了严格的家教,学习了成为一名官员所需的文化知识,並且表现出极高的智慧。

司马迁为了纪念父亲的国君挫折,痛恨秦始皇这位暴君,于是写了一本弘扬楚国人民斗争精神的《楚辞》,振兴了故国的文化。

司马迁在文学上有极高的成就,但是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史学著作《史记》。《史记》全书分为纪传体和志体两大部分,纪传体主要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历史人物和事件,志体则主要是各种有关制度、地理、宴会、生产等方面的条目。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人誉为史学宗师之作。《史记》以较严谨的史料收集和处理方法,描绘了中国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司马迁在处理历史事件和人物时,以较为客观的姿态和批判性的眼光,对历史中的道德败坏和政治腐败进行指责,以期警示后人不忘历史。同时,《史记》也以诗人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印象和认识。

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方法对后来的历史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提出的“以实录为本”的史学观点,强调史料的真实和客观性,强调史家应以事实为依据,深入研究史料,以求得准确的历史真相。这一观点激发了后来历史学家们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和史学的理论思考。

司马迁的史学方法也对后来的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强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提出了“因果定论”和“故曰”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事件不是偶然而起,而是受到各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朝法律制度与改革 | 下一篇:曹操荀彧辅佐战场

汉代的察举制与选官制度

汉朝察举

汉代的察举制与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僚选拔体系,其形成与发展反映了西汉至东汉政治文化的演变。察举制始于汉文帝时期,成熟于汉武帝时代,逐步

汉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始末

汉朝杜密

汉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是中国东汉末年一场政治清洗运动,核心是对士族阶层的打压与宦官集团权力的扩张,其始末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背景与起因1. 外戚

李广难封的悲情飞将军

汉朝李广

李广“难封”的悲剧是西汉军事制度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典型历史案例。作为《史记》中形象最丰满的将领之一,李广的际遇折射出汉武帝时期军功评价体系的严

蔡伦改进造纸术流芳

汉朝蔡伦

蔡伦(约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时期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人,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其贡献被视为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蔡伦在汉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汉朝司马迁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坚韧与历史使命感。以下是围绕这一主题的详细阐述: 1. 历史背景与事件起

司马迁与《史记》成书

汉朝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其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文学影响深远。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