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机
朝代:元朝 | 时间:2024-04-12 | 阅读:1279次历史人物 ► 杜甫
杜机(712年—778年),字孟达,唐朝鲜州(今韩国全罗南道宝城郡)人,祖籍河南开封。唐代文学家、画家、政治家,唐玄宗、宝应、贞元三朝宰相。诗人中著名的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作以豪放为主,同时又兼具秀美风雅之作。他的诗歌富于风骨和韵律美,真情实感,口语平实自然,又有寓意深远之处,堪称唐诗中的佳品。
杜机有“大辨诗”之称,他的诗歌大多描绘山水风景、社会生活、人文情感等各个方面。他热爱写诗歌,对诗词造诣极深,这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妙趣横生的豪放风格,又有情感细腻的风雅气息,他的诗作格调潇洒,语言风格多样,亦有颇为独特之处,可谓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其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日游草堂》、《宿庐山寺》等,以下为古典诗歌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杜机的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描绘“古原草送别”的情境,展现出离别之苦、人生之短、自然界之变幻莫测等主题。诗中的“一岁一枯荣”寄托了人生短暂,无常的哲理,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最后两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离别之时的思绪万千,别离之哀感使人感同身受,这种抒情性深刻感人,显露诗人良知和人性的光辉面貌。
《春日游草堂》
杜甫草堂春已深,杜甫翁啼已三春。
寂寂空庭春欲晚,处处黄梅与白云。
北窗书恨不成书,南涧泉声满庭闻。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以杜甫草堂为背景,寄托了杜机对杜甫和诗歌的缅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和草堂空旷的氛围,突显了人生悲凉,充满了“诗圣”杜甫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先辈的崇敬和传承之心,诗语清新,含蓄婉约,寓意深刻,令人流连忘返。
《宿庐山寺》
岁暮天寒地不栖,长夜人静山更幽。
铜鼓声中悲故国,马嘶风雪足残秋。
九疑何处是真隐,七里岸头闻擣衣。
客鬓不如堂上翁,烟波江上自由游。
此诗是杜机游庐山寺时所作,传达了对古老僧侣文化的崇敬。诗中的庐山寺,和山中的僧人,以及隐居其中的道士,湍急的江河,印证了诗人悵和颓废之情,对九疑寓居之处的憧憬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求,这种离经叛道的消极态度,堪称一种天才特有的倾向,这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杜机丰富而多彩的心灵世界。
杜机的诗歌不同于传统诗人的规范,他的诗歌语言生动、鲜活,有着浓郁的人文情愫,诗歌充满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其作品意境生动,构思精妙。在唐代诗坛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世诗人亦有众多传承,成为金风玉露之境的文学经典。
文章标签:
上一篇:赵匡胤:五代十国时期开国皇帝 | 下一篇:袁崇焕:明朝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