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玄奘:探究华夏与印度佛教大圣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5-31 | 阅读:7878次
历史人物 ► 玄奘

玄奘:探究华夏与印度佛教大圣

玄奘:探究华夏与印度佛教大圣

玄奘(602年-664年),汉族高僧,中国佛教的佼佼者。他曾以非凡的勇气和意志,克服重重险阻,远赴印度游历十七年之久,考察佛教在印度的兴衰和发展现状。回国后,他不仅将其亲身经历的真实情况宣介于世,更将大量梵文佛经翻译为汉语,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佛教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玄奘早年出家后,即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潜心研读佛经,并辩析诸多疑难问题。其聪慧过人,才学渊博,深得当时著名高僧的推崇。但是,他渴望亲赴印度,实地考察佛教发展的原貌,不甘于仅仅局限于佛经的字面理解。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627年获得唐太宗的允许和支持,远赴西域,开启了那段驰骋沙漠、跋涉高山的艰难历程。

在漫长的十七年中,玄奘周游印度各地,深入当地寺院和学府,广泛交流和学习。他发现,佛教在印度的确呈现出衰微的态势。当时,印度教和耆那教对佛教信徒的吸引力正在日益增强,许多佛寺已经沦为遗迹,佛教思想也逐渐被边缘化。这让热爱佛教的玄奘感到万分痛心。但他同时也目睹了佛教在某些地区仍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事实,这激励了他继续探索的决心。

在印度期间,玄奘广泛收集和学习了大量梵文佛经。他发现,此前中国所流传的佛经,要么残缺不全,要么存在诸多差错和偏差,无法真实地反映印度佛教的原貌。为此,他发愤决心全面翻译这些珍贵的佛教典籍,并亲自校勘、解经,以期让华夏大地的佛教信众得到更准确的佛法指引。回国后的十九年里,玄奘与弟子们共同完成了74部共1335卷的经典翻译,其中包括《大般若经》、《成唯识论》等影响深远的重要著作。这些译著不仅大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佛教的经典藏,也为后世佛教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奘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更是一位睿智的思想家。他在印度的见闻和体验,使他对佛教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佛教的兴衰关键在于教理的阐发和教门的纪律。一个地方的佛教如果脱离了印度佛教的正统传统,必然会发生严重偏差。因此,他主张严格遵循印度佛教的正宗,同时又主张在不违背佛教精神的前提下,适当吸收中国儒道思想的优秀元素,使佛教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这一思想在唐代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玄奘一生孜孜不倦地为弘扬佛法而奋斗,无论是长途跋涉探访印度,还是艰苦卓绝的佛经翻译,无不体现了他对佛教事业的无私奉献。他的学识造诣和宗教修养,也使他成为唐代佛教史上最受尊崇的大德高僧之一。他的一生轨迹,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璀璨篇章,也是华夏民族交流互鉴的宝贵遗产。

文章标签:

上一篇:陆逊:火烧赤壁,水师名将 | 下一篇:混战江湖

唐代的占卜与星象学

唐朝唐玄宗

唐代的占卜与星象学是中国古代术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深受政治、宗教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占卜形式多样,星象学体系成熟,两者在宫廷

玄奘西行与文化交流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佛教求法活动之一,也是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唐代著名高

薛涛笺上才女泪

唐朝薛涛

"薛涛笺上才女泪"这一标题,凝练地概括了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才情与悲情交织的一生。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是中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与鱼

传奇女皇武则天传奇人生

唐朝传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其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与政治智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梳理: 一、早期经历与权力崛起1. 家世与入宫 武则

玄奘西行与文化交流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佛教求法活动之一,也是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唐代著名高

玄奘西行取经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取经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根据历史记载,玄奘(602年-664年)俗姓陈,名祎,生于隋朝洛阳缑氏县(今河南偃师)。他于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