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高适沉著清雅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5-22 | 阅读:1159次
历史人物 ► 高适

以下是一篇关于高适沉著清雅的1000字左右的文章:

高适沉著清雅

高适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诗三大家"。高适的诗歌风格可以概括为"沉著清雅",是唐代诗坛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高适出生于公元699年,字稼轩,号陇西,家中世代为做桐溪县令的显宦。高适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精通诗文。年轻时便有了不俗的写作成就,受到当时文坛大家的赏识。高适在官场上也颇有建树,历任桂林别驾、河南尹、宣州刺史等重要职务,并以其清正廉洁的品德和优秀的才能受到朝廷的信任。

高适的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五言绝句和七言古诗两种形式上。他的诗作以沉雄深远、清新雅正的风格著称,既有细腻入微的抒情,又有宏大蕴藉的思想,堪称唐代诗坛上的杰出代表。

在五言绝句方面,高适的代表作包括《秋思》、《送友人》、《黄鹤楼》等。其中《秋思》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隐逸的田园景致,自然之景与人文之趣洋溢其中,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诗中的"新雨后"、"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等自然意象生动活泼,而"归浣女"、"下渔舟"等人物则活跃于其间,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图景。最后一句"王孙自可留"更是将整首诗的主题凝聚于一点,表达了诗人幽隐独居、乐于逍遥的情怀。整首诗妙笔生花,语言凝练,情韵悠长,可谓高适代表作之一。

在七言古诗方面,高适的创作成就同样出色。他的代表作《送沙丘别驾归蜀》描述了送别好友的场景,如下:

送君西去何悲愁,望尽天涯路漫漫。

我来殷勤握君手,泪滴红颜恨几时。

归鞍耳畔系佳人,命驾鸾车径南极。

惆怅君身远已去,凝眸高楼失所依。

这首诗将送别之情融会于景物之中,寓情于景,极尽婉约之美。诗人将自己的依依不舍、惆怅无聊通过"悲愁"、"凝眸"等词语表达出来,又用"握君手"、"泪滴"等细节刻画出诀别时的依恋与伤感。同时,诗人也描述了送别之人的远行,用"望尽天涯"、"命驾鸾车"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他飞驰而去的场景,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目不暇接。整首诗感情丰富,意境深远,既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又融入了一种质朴隽永的哀怨之美,给人以宁静深邃的艺术享受。

高适的诗歌艺术不仅体现在抒情传神的绝句和深沉蕴藉的古诗,在叙事性的长篇诗作中也有出色的成就。他的代表作之一《晚歌行》描述了古代边塞将士迎接冬季到来的景象,开篇就以极为沧桑的笔调描绘了边陲的凄凉冷寂:

寒色沙场结,霜华凝岭岗。

夕阳西沈远,飞雪自东扬。

断壁曾人迹,孤烟去无踪。

贫儒带寒食,亲族待新丰。

此后诗人又继续铺展了边塞军士冬日拥炉取暖、远眺长天、吟诗回味往事等情形,给人以一种孤独荒凉中隐藏着温暖的悲伤气息。诗中处处见高适特有的沉稳含蓄与深沉隽永的艺术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高适的诗歌以沉著清雅的风格著称,在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乃至叙事性长篇诗作中均有出色的成就。他的作品或抒发幽深含蓄的情怀,或表达广阔宏大的思想,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代代读者。高适在唐代诗坛上确实可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其诗歌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

上一篇:陈蒨的建筑创新 | 下一篇:北汉开国皇帝刘嗣业勇武

韩愈古文倡儒道

唐朝韩愈

韩愈(768—824年)是唐代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的关键人物,其文学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提出"文以载道"的核心理念,主张古文应回归儒家经典传统,反对六

唐朝科举制度变迁分析

唐朝唐朝

唐朝科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创与制度化(高祖至太宗时期) 唐高祖武德

安禄山范阳起兵乱

唐朝安禄山

安禄山范阳起兵是唐代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重大叛乱事件,标志着“安史之乱”的开始。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其背景、过程及影响: 一、叛乱背景1. 政

王昌龄诗家夫子

唐朝王昌

王昌龄被誉为“诗家夫子”,这一称号源于他高超的诗歌造诣以及对后世诗人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称号的内涵与依据:1. 诗歌成就的开创性 王

唐代的边塞诗与战争

唐朝高适

唐代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与唐代的边疆战争、民族关系及军事政策密切相关。边塞诗以描写边疆风光、战争场面、将士生活和思乡情

高适从军报国志

唐朝高适

高适(约704—765),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人生轨迹与诗歌创作都深刻体现"从军报国"的志向,具体表现如下: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