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明朝 >> 详情

钱谦益降清名士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10 | 阅读:7675次
历史人物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明末清初文学家、政治家,江苏常熟人。他是明清易代之际极具争议的人物,既以文才“江左三大家”闻名,又因降清行为被后世诟病。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生平与历史评价:

钱谦益降清名士

1. 晚明文坛宗主

钱谦益早年师从东林党顾宪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及第。其文学主张推崇唐宋古文,反对明七子复古拟古之风,编撰《列朝诗集》保存大量明人诗作。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门下弟子包括著名诗人冯班、钱曾等。

2. 政治沉浮与降清争议

南明弘光时期任礼部尚书,曾力主联合左良玉对抗马士英势力。

1645年清军南下时,妻子柳如是劝其殉国,钱谦益以“水太冷”为由拒绝,后率南京文官出降。这一行为被《桃花扇》等作品艺术化渲染,成为其“失节”标志。

降清后任礼部侍郎仅半年即辞官,暗中资助郑成功瞿式耜等抗清势力,并多次因牵连入狱(如“黄毓祺案”)。这种矛盾行为反映其复杂心态。

3. 历史评价的嬗变

清代官方将其列入《贰臣传》,但乾隆帝亦认可其学问,敕编《牧斋初学集》。

近代史学存在分歧: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通过考证指出其“隐秘抗清”;谢国桢等学者则强调其变节本质。

文化贡献不容忽视:其藏书楼“绛云楼”收藏宋元孤本,虽毁于火灾,但所编《楞严经疏解》等对佛学研究影响深远。

4. 婚姻与后世传播

与名妓柳如是的婚姻(59岁娶23岁柳氏)成为文学创作母题。柳如是最终殉国,与钱谦益形成鲜明对比。现代影视剧(如《柳如是》)常以二人关系折射时代悲剧。

钱谦益的个案折射出明清鼎革时士人的困境:儒家忠君思想与现实生存间的撕裂,其文学成就与政治选择的割裂性至今仍引发史学讨论。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汪大渊航海家 | 下一篇:清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演变

三杨辅政与仁宣之治

明朝三杨

“三杨辅政”与“仁宣之治”是明初政治史的重要议题,二者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永乐后期至宣德年间(1424—1435)的治世格局。以下从历史脉络、核心人物、

明代沿海倭患始末

明朝王直

明代沿海倭患是14至16世纪东亚海域的重要历史现象,其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因素交织。一、倭患的起源与背景(14世纪中后期

江南市镇经济发展

明朝松江府

江南市镇经济在明清时期迎来了空前繁荣,形成了以苏、松、杭、嘉、湖为核心的全国经济中心,其发展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多维度分析:一、农业商业化为根基

明代数学成就概述

明朝程大位

明代数学在中国数学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其成就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发展,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传统数学的整理与

钱谦益降清文人记

明朝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政治人物。其生平经历复杂,尤其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政治选择引发了后世争

钱谦益降清名士

明朝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明末清初文学家、政治家,江苏常熟人。他是明清易代之际极具争议的人物,既以文才领袖“江左三大家”闻名,又因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