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夏商植物栽培种类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18 | 阅读:4627次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前1046年)是中国农业文明初步发展的重要阶段,植物栽培种类较新石器时代有了显著扩充,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共同揭示了当时的作物结构。以下是主要栽培植物种类及相关扩展内容:

夏商植物栽培种类

一、粮食作物

1. 粟(小米):作为北方旱作农业的核心作物,在二里头、殷墟等遗址的窖穴中大量出土炭化粟粒,甲骨文“禾”字即象征粟的植株形态。

2. 黍(黄米):耐旱性强,常作为备荒作物,《夏小正》有“初岁祭耒,始用畅”的记载,反映其祭祀与食用双重价值。

3. :长江流域及黄河南岸出现水稻种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距今9000年的稻作遗存,商代可能已形成稻粟混作区。

4. 麦类:商代晚期可能引入小麦(“来牟”),安阳殷墟出土碳化小麦,但种植规模有限,尚未取代粟黍主导地位。

5. 大豆: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发现商代炭化大豆,甲骨文“菽”字可能指代豆类,栽培处于初期阶段。

二、经济作物

1. :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发现距今5000年的麻纤维,商代用于纺织(“布”见于甲骨文)和绳索制作。

2. 桑树:殷墟妇好墓出土丝织品残片,结合甲骨文“桑”“蚕”等字,证明已形成种桑养蚕的产业链。

3. 苎麻:南方地区可能已栽培,江西吴城商代遗址发现麻织物痕迹。

三、蔬菜与果树

1. 瓜类:《诗经·豳风》提到“七月食瓜”,推测夏商已有葫芦、甜瓜等栽培。

2. 韭菜:《夏小正》载“正月囿有韭”,说明早期园圃种植。

3. 桃、李、杏: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桃核、李核,可能为人工培育品种。

4.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采集,商代或开始驯化。

四、其他亮点

香料与药用植物:商代青铜器中发现花椒残留,甲骨卜辞中“蒿”“艾”可能用于祭祀或医药。

酒类原料:用黍、稻酿酒的记载广泛见于甲骨文(“鬯酒”),反映作物加工技术发展。

这一时期的作物组合体现了“北粟南稻”的格局,同时出现多元化的经济作物种植,为周代“五谷九谷”体系奠定基础。农业技术进步(如垄作法、中耕)与气候暖湿期共同促进了栽培种类的扩展。

文章标签:植物栽培

上一篇:梅文鼎算学大师传 | 下一篇:周夷王时期的政治危机

商朝的医药知识

夏商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的医药知识是中国早期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文献记载,但通过甲骨文、考古发现及后世文献的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商甲骨文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国家的阶段。根据传统文献记载,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延续了

商朝的数学与历法

夏商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其数学与历法成就体现了早期文明的智慧,虽受限于文献与考古材料的残缺,但通过甲骨文、青

商朝的饮食文化

夏商商朝

商朝的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饮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农业发展和阶级差异。以下是依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对商朝饮食文化的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商甲骨文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国家的阶段。根据传统文献记载,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延续了

甲骨文中的商代天文记录

夏商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商代天文记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实证材料,体现了商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早期科学思维的萌芽。这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文字,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