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汉和帝除窦氏乱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04 | 阅读:8153次
历史人物 ► 窦宪

汉和帝除窦氏之乱是东汉中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反映了皇权与外戚势力的博弈。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10岁即位(88年),因年幼由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重用其兄窦宪及窦氏家族成员,导致外戚专权,窦宪官至大将军,权倾朝野。

汉和帝除窦氏乱

事件经过

1. 窦氏专权的形成:窦宪因征伐北匈奴有功(详见燕然勒石),逐渐掌控军权,其弟窦笃、窦景等皆居要职,甚至公然买卖官职,迫害异己。

2. 和帝的隐忍与谋划:和帝14岁时(92年),暗中联合宦官中常侍郑众(东汉宦官专权的开端),秘密拉拢禁军将领,伺机行动。

3. 雷霆铲除:窦宪回京之际,和帝突然下诏收其大将军印绶,改封冠军侯,命其与兄弟窦笃、窦景等返回封地,旋即逼令自杀。整个过程迅速果断,未引发大规模动荡。

历史背景及影响

外戚政治的弊端:东汉自章帝起,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成为顽疾。和帝除窦氏是首次依靠宦官反制外戚,但此举也埋下宦官干政的隐患。

班固的牵连:史学家班固因曾依附窦宪,在此事件后被下狱致死,其《汉书》由妹班昭续写完成。

后续政治格局:和帝亲政后整顿吏治,但27岁早逝,其子殇帝即位,再次陷入外戚邓氏专权,东汉衰颓之势加剧。

这一事件在《后汉书》中有详细记载,体现了少年皇帝的果决,也暴露了中央集权体制下权力制衡的缺失。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斯谏逐客令 | 下一篇:典韦死护曹操身

汉代玉器文化的象征意义

汉朝刘胜

汉代玉器文化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象征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思想信仰和审美追求。汉代玉器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代“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

汉朝汉武帝

汉代"独尊儒术"政策自汉武帝时期确立后,对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决策将儒学推上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套以儒学经典为核

汉和帝除窦氏乱

汉朝窦宪

汉和帝除窦氏之乱是东汉中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反映了皇权与外戚势力的博弈。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10岁即位(88年),因年幼由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

汉光武帝中兴之路

汉朝王莽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的中兴之路是中国历史上东汉王朝建立的关键进程,其过程兼具军事谋略、政治智慧与民本思想,体现了乱世中重塑中央

汉和帝除窦氏乱

汉朝窦宪

汉和帝除窦氏之乱是东汉中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反映了皇权与外戚势力的博弈。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10岁即位(88年),因年幼由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

汉代的军制与征兵制度

汉朝窦宪

汉代的军制与征兵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下军事力量组织的重要体现,其演变贯穿西汉与东汉,既有继承秦制的特点,又随社会变迁进行调整。以下是主要内容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