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阿鲁图主修国史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30 | 阅读:2811次
历史人物 ► 阿鲁图

阿鲁图(约1300-1365),元顺帝时期中书右丞相,蒙古札剌儿氏,祖父为元初名臣木华黎。作为主持编修《宋史》《辽史》《金史》的关键人物,其史学贡献与政治生涯均有重要研究价值,以下是详细分析:

阿鲁图主修国史

一、国史编修的背景与组织

1. 三史同修的政治意义

至正三年(1343年),元顺帝为彰显正统性,诏令同时编修宋、辽、金三史。阿鲁图作为中书右丞相担任名义上的「都总裁」,实际编纂由汉人学者欧阳玄、揭傒斯等负责,体现了元朝「夷夏一家」的统治策略。史料记载其「奏请购求遗书,遴选举子」,为编修提供文献与人才支持。

2. 体制创新的编修方式

一反传统「独修」模式,采用270余人的集体协作,其中汉、蒙、色目学者共同参与。阿鲁图虽不直接执笔,但协调各族史官争议,尤其在处理「正统之争」时主张「三国各与正统」,最终形成三史并列的独特体例。

二、政治生涯与历史评价

1. 权臣斗争中的角色

阿鲁图任相期间(1344-1349)面对脱脱伯颜等权臣倾轧,《元史》称其「持重不妄举」,曾反对伯颜的排汉政策。至正六年(1346年)主持颁布《至正条格》,试图缓和蒙汉矛盾,但因蒙元统治腐朽未能见效。

2. 失势与历史定位

1349年遭脱脱构陷罢相,晚年事迹史载不详。明初修《元史》时因其「粗通文墨」的评价,长期被低估。现代研究认为,其史学贡献在于组织而非著述,三史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如《宋史》收录的《岳飞传》原始档案便得益于编修时广征史料。

三、延伸知识:三史编纂特点

《宋史》的史料价值:496卷巨著包含《食货志》《兵志》等社会经济史珍贵记录,但因成书仓促存在「疏谬」。

民族史观的处理:金史「国语解」、辽史「营卫志」均保留契丹、女真制度细节,体现多元文化视角。

对后世影响:清据学家钱大昕批评宋史「冗杂」,但承认其原始性;现代学者陈垣指出三史编纂模式为《元史》提供了范式。

阿鲁图的历史形象需置于元代「汉法」与「国俗」冲突的背景下理解,其编史工作客观上促进了中原史学传统的延续。蒙古贵族主导修史的现象,折射出13-14世纪东亚文明交融的复杂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清照才女春秋 | 下一篇:明朝内阁制度解析

元代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

元朝王祯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候显著变化的时期,其环境变迁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农牧业发展及民族迁徙密切相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树轮、冰芯等

元代纺织业与手工业技术

元朝王祯

元代纺织业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在继承宋金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以官府作坊为主导、民间生产为补充的格局,技术上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以下从

元朝的茶叶贸易与茶文化

元朝元朝

元朝的茶叶贸易与茶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既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以下从贸易与文化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茶叶贸易的扩

元代丧葬习俗与文化

元朝成吉思汗

元代的丧葬习俗与文化受到多元民族融合和宗教影响,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葬与火葬并存元代蒙古贵族多沿用传统土葬,讲究

阿鲁图主修国史

元朝阿鲁图

阿鲁图(约1300-1365),元顺帝时期中书右丞相,蒙古札剌儿氏,祖父为元初名臣木华黎。作为主持编修《宋史》《辽史》《金史》的关键人物,其史学贡献与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