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杜预注解左传传世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09 | 阅读:8202次
历史人物 ► 杜预

杜预(222-285),字元凯,西晋时期著名军事家、经学家,以精通《左传》闻名于世。他所著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简称《左传集解》)是现存最早、系统性最强的《左传》注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贡献及特点:

杜预注解左传传世

1. 注解体例的开创性

杜预打破了汉代经学以《公羊》《穀梁》为主导的传统,首创"经传合一"的注释方式。他将《春秋》经文与《左传》传文逐条对应编排,并加入自己的解说,形成了"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的体系。这种体例既保留了原始文本的独立性,又便于读者对照理解春秋时期的史实与义理。

2. 史学考证的严密性

作为军事统帅(曾指挥灭吴之战),杜预注重历史事件的时空逻辑。他通过《春秋长历》考证历法误差,纠正了30余处干支纪日错误;在《春秋释例》中归纳战争、会盟等事件的规律,如指出"凡师出,左右之曰以"的语法特征。这些方法开清据学先河。

3. 经学思想的创新性

杜预提出"《左传》义理本于《周礼》"说,认为左氏传的解经逻辑源自西周制度。例如注"郑伯克段于鄢"时,特别强调"不称弟"的书法反映周代宗法制崩溃。他还统计《左传》中"礼也""非礼也"等评语达187处,构建起以礼制为核心的阐释体系。

4. 语言训诂的精确性

针对《左传》中频繁出现的军事术语(如"偏师""鱼丽之阵")、器物名称(如"珥璠""斝耳"),杜预结合出土文物及《尔雅》《说文》进行考释。其中对"蒐、苗、狝、狩"四时田猎制度的辨析,被现代学者证实符合甲骨文记载。

5. 后世影响与争议

《左传集解》于唐代被纳入《五经正义》,成为科举标准注本。宋代朱熹虽批评其"过于事实而少义理",但清代阮元编《十三经注疏》仍以杜注为底本。近代学者杨伯峻统计发现,现存《左传》唐写本中有91%与杜预注本的分章断句一致,足见其权威性。

杜预注解的价值还体现在跨学科研究上。例如他对"铸刑书"事件的注解("郑铸刑鼎,晋叔向讥之"),成为研究先秦成文法起源的关键材料;而关于"星孛入北斗"的天象记录,经现代天文学推算证实为公元前525年哈雷彗星回归,显示其史料保存的可靠性。

文章标签:左传

上一篇:何承天制定新历法 | 下一篇:隋朝权臣宇文述生平事迹梳理

石崇王恺斗富始末

晋朝王恺

石崇与王恺斗富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奢侈竞逐事件,集中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极度腐化的社会风气。两人的攀比过程在《晋书》《世说新语》等史料中均有记载,

玉柄麈尾与清谈

晋朝支遁

“玉柄麈尾与清谈”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文化与玄学思潮的重要象征,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以下从器物、思想、社会背景等

葛洪炼丹著书

晋朝葛洪

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其代表作《抱朴子》集炼丹术、道教思想和医药知识于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葛洪的生平与背景:

裴秀制图六体论

晋朝秦汉

裴秀(224-271年),西晋著名地图学家,提出了中国地图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六体”理论,这一理论收录于《禹贡地域图》序中,奠定了中国传统地

杜预左传注解功臣

晋朝杜预

杜预(222-285年),字元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尤其在《左传》注解方面成就斐然,被后世尊为"《左传》功臣"。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贡献及

东吴政权兴衰历程

三国杜预

东吴政权(229年—280年)是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割据政权,其兴衰历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奠基与崛起(200年—229年)1. 孙策开拓江东(200年前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