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李泌白衣宰相谋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7338次
历史人物 ► 李泌

"李泌白衣宰相谋"这一典故源自唐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李泌(722-789年),他以布衣(白衣)身份参与朝政,最终官至宰相,是唐代政治史上的传奇人物。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其事迹与策略:

李泌白衣宰相谋

1. 布衣参政与特殊身份

李泌早年以神童著称,玄宗时召入翰林,但因不依附杨国忠而隐居山林。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于灵武即位,李泌以白衣(无官职)身份辅佐,虽无正式官职却参与枢密决策,故称"白衣宰相"。他以"山人"自居,避免卷入官僚体系斗争,却通过私下献策影响政局,体现了隐士与谋臣的双重智慧。

2. 平定安史之乱的核心谋略

李泌提出"扼贼咽喉,捣其腹心"的战略:主张令李光弼守太原,郭子仪取冯翊,联合回纥兵力夹击叛军,同时避免急于收复两京,先断叛军后路。此计被肃宗部分采纳,虽因急于收复长安未能完全执行,但为后世称道。《资治通鉴》评价其"谋虑深远,有大臣体"。

3. 平衡内外势力的政治智慧

调和将相矛盾:在郭子仪与李光弼矛盾时,李泌以"将相和则士豫附"劝谏肃宗调解,稳定军心。

制衡宦官权力:肃宗宠信宦官李辅国,李泌多次谏言限制其干政,并拒绝与之结盟,保持中立立场。

外交策略:提出以绢马贸易维系回纥支持,但反对割让土地,主张"以夷制夷"之道。

4. 两度拜相的政绩与改革

代宗时期,李泌正式出任宰相(779-780年),推行多项政策:

经济上:改革漕运,削减宫廷开支,缓解财政危机。

军事上:建议加强西北防务,预防吐蕃侵扰。

用人方面:主张不拘一格选拔寒门士子,与权臣元载等门阀势力对抗。

5. 道家思想与政治实践

李泌笃信道教,其"功成身退"理念影响其仕途:四度归隐又出山,最终在德宗朝以"神仙宰相"形象终结仕途。他将黄老之术用于朝政,如以柔克刚处理藩镇问题,提出"虚其心而实其腹"的怀柔策略。

补充知识点

文学成就:李泌著有《养和篇》等道教著作,其子李繁编《邺侯家传》虽多夸张,但保留部分珍贵史料。

后世评价:北宋司马光赞其"谋略忠谏,能济大事";明代王夫之称其为"安唐社稷之臣"。其白衣参政的方式成为后世文人"终南捷径"的典范。

李泌的传奇性在于其游离于体制内外却始终影响中枢决策的能力,其谋略兼具儒家经世与道家超脱,反映了中唐权力结构变迁中士大夫的生存智慧。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朝恢复均田制 | 下一篇:董昌僭越称帝

唐代茶道影响东亚

唐朝白居易

唐代茶道对东亚的影响体现在文化交流、制度传播和精神内涵等多个层面,成为东亚文化圈形成的重要纽带。 首先,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通过遣唐

孟浩然隐居鹿门

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终身未仕,长期隐居于襄阳鹿门山,其隐居经历与诗歌创作深刻体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特点,并与当时社会政治环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称帝事件,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以下是按照史实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1. 政治背景与权力积累 武则

李泌白衣宰相谋

唐朝李泌

"李泌白衣宰相谋"这一典故源自唐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李泌(722-789年),他以布衣(白衣)身份参与朝政,最终官至宰相,是唐代政治史上的传奇人物

李泌白衣宰相谋

唐朝李泌

"李泌白衣宰相谋"这一典故源自唐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李泌(722-789年),他以布衣(白衣)身份参与朝政,最终官至宰相,是唐代政治史上的传奇人物

李泌智谋:朝中重臣的辉煌

唐朝李泌

李泌是唐代中期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以其深谋远虑和灵活权变在动荡的政局中屡建奇功。他以布衣身份参与朝政,成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