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收复建康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9291次历史人物 ► 岳飞
岳飞收复建康(今南京)是南宋抗金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1130年(建炎四年)。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展开:
一、背景与战前形势
1. 金军南侵与建康陷落
1129年冬,金兀术(完颜宗弼)率军渡江南下,攻陷临安(杭州),宋高宗赵构逃亡海上。1130年初,金军在掳掠后北返,途中攻占建康,任命降将杜充为伪留守,企图长期控制长江门户。
2. 岳飞军队的崛起
岳飞时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麾下将士不足万人,但军纪严明,士气高昂。此前他在广德、常州等地屡挫金军,逐渐成为南宋抗金核心力量。
二、战役过程
1. 主动出击,初战告捷
1130年四月,岳飞率军从宜兴出发,首战于清水亭(今南京江宁区)大破金军,斩首三千余级,缴获军械物资无数。
2. 收复建康城
岳飞采取"围点打援"战术:
- 先击溃金军外围据点,切断建康与长江的联络。
- 五月十一日,在牛首山设伏,夜遣百人袭营,制造金军内部混乱。
- 乘势攻占城南雨花台,金兀术被迫放弃建康北遁。
3. 长江追击战
金军渡江北逃时,岳飞在静安镇(今南京下关)再度截击,歼敌三千,俘虏军官二十余人,缴获马甲二百副。
三、历史意义
1. 军事价值
- 打破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南宋首次收复江南重镇。
- 迫使金军放弃长期占领江南的计划,转为扶持伪齐政权。
2. 战略影响
- 确立岳飞作为抗金名将的地位,为其后来组建"岳家军"奠定基础。
- 扭转了宋军连败局面,增强了高宗朝廷的抗战信心。
3. 城建与民生
战后岳飞主持重建建康城防,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宋史》记载其"市不易肆",体现严明的军纪。
四、延伸史料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详细记载战役过程,称此役"自金人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独飞力战有功"。
现古在南京牛首山发现的宋代防御工事遗迹,佐证了岳飞的布防策略。
此战与韩世忠黄天荡之战同期,形成战略呼应,共同遏制了金军攻势。
此役展现了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还我河山"的决心,尽管最终南宋未能彻底收复中原,但建康之战成为维系汉文明南渡后的重要转折点。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