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徐光启译几何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9812次
历史人物 ► 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农学家和翻译家,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引入欧洲数学经典的里程碑事件。以下是关于此事的详细史实与分析:

徐光启译几何

1. 翻译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带来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拉丁文版本(克拉维乌斯注释本)。徐光启认识到其严密逻辑体系的价值,遂于1606年提议合作翻译,历时一年完成前六卷(1607年刊行)。后九卷因利玛窦去世未能续译,直至晚清由李善兰与伟烈亚力补译。

2. 翻译方法与特点

- 术语创制:徐光启首创“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等中文数学术语,沿用至今。例如,“几何”既是拉丁文“Geometria”音义结合,又暗含“多少”的汉语本义。

- 忠于原典:采用直译与意译结合,严格保留欧几里得公理化体系,如“公设”“公理”等概念。书中命题证明步骤完整,未擅自增减内容。

3. 科学价值与影响

- 数学革命:打破中国传统算学以实用为主的传统,首次引入演绎推理思想,推动了中国数学的理论化进程。

- 跨文化意义:标志着中西科学交汇的开端,其术语体系成为后世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范本。

4. 后续发展

徐光启曾计划全面引入西方科技,编纂《崇祯历书》时亦借鉴几何学原理。清初数学家梅文鼎评价:“以几何释《九章》,始为千古算学之宗。”

5. 历史局限性

因晚明政局动荡与清初文化封闭,《几何原本》未获广泛传播,直至洋务运动时期才被重新发掘。原译木刻版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列为国家级珍贵典籍。

附带说明:徐光启的翻译精准性甚至远超日本同期译本,201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一环形山命名为“徐光启山”(Hsü Kuang-Ch'i),以纪念其科学贡献。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元朝灭亡北遁草原 | 下一篇:清末新政尝试改革

魏忠贤乱朝政

明朝魏忠贤

魏忠贤(1568-1627)是明熹宗天启年间权倾朝野的宦官,其专权乱政被视为明代宦官干政的典型案例。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权力攀升的背景1. 宦官制

朱元璋废丞相

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废丞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其背景、措施与影响均值得深入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胡惟庸案的政治契机(1380年): 胡惟庸作为最

建文帝下落谜

明朝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悬案之一,其结局至今未有定论。根据《明史》等官方史料和民间传说,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1. 自焚说 《明太宗实

徐光启译几何

明朝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农学家和翻译家,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引入

徐光启译几何

明朝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农学家和翻译家,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引入

徐光启编《农政全书》(1639年)

明朝徐光启

《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农学巨著,成书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该书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之大成,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