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25 | 阅读:3290次历史人物 ► 四库全书
纪晓岚(纪昀)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在乾隆皇帝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担任总纂官,对这部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成书起到关键作用。以下是关于其编撰工作的史实梳理及延伸分析:
1. 编纂背景与乾隆意图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征书,名义为“稽古右文”,实际包含文化审查目的。纪晓岚凭借渊博学识被任命为总纂官,与陆锡熊、孙士毅等协同工作。编纂历时十余年(1773-1782),收录图书3461种,分经史子集四部,抄成7部留存南北七阁。
2. 纪晓岚的具体贡献
- 校勘考证:主持校订上万卷文献,对《永乐大典》辑佚书复核尤严,如从《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等重要典籍。
- 提要撰写: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涵盖各书内容、版本源流及学术评价,体现其“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
- 体例制定:参与设计分类体系,调整传统四部分类,如将“天文算法”独立设类,反映清代科学认知。
3.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
在乾隆文化高压下,纪晓岚需平衡学术与政治。他主持删改“违碍”内容(如岳飞《满江红》“匈奴”改为“胡虏”),但也通过提要暗藏批评,如称赞明代“议论矫激”实则保留其思想痕迹。
4. 后续影响与争议
- 《四库全书》因毁书(全毁2860种、抽毁402种)遭后世诟病,但整理保存文献之功不可没。
- 纪晓岚因编纂获赐紫禁城骑马殊荣,晚年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亦受四库考据学风影响。
5. 延伸知识
- 四库馆臣多达360余人,含戴震、周永年等朴学大家,形成“乾嘉学派”学术网络。
- 现存四库全书影印本以文渊阁本为底本,原架现存国家图书馆,7阁中惟文渊、文津、文澜三阁藏书基本完整。
纪晓岚的编撰工作既有整理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亦不可避免成为皇权意识形态的工具,这一矛盾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专制环境下的典型境遇。
文章标签: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