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25 | 阅读:3290次
历史人物 ► 四库全书

纪晓岚(纪昀)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在乾隆皇帝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担任总纂官,对这部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成书起到关键作用。以下是关于其编撰工作的史实梳理及延伸分析:

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

1. 编纂背景与乾隆意图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征书,名义为“稽古右文”,实际包含文化审查目的。纪晓岚凭借渊博学识被任命为总纂官,与陆锡熊孙士毅等协同工作。编纂历时十余年(1773-1782),收录图书3461种,分经史子集四部,抄成7部留存南北七阁。

2. 纪晓岚的具体贡献

- 校勘考证:主持校订上万卷文献,对《永乐大典》辑佚书复核尤严,如从《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等重要典籍。

- 提要撰写: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涵盖各书内容、版本源流及学术评价,体现其“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

- 体例制定:参与设计分类体系,调整传统四部分类,如将“天文算法”独立设类,反映清代科学认知。

3.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

在乾隆文化高压下,纪晓岚需平衡学术与政治。他主持删改“违碍”内容(如岳飞《满江红》“匈奴”改为“胡虏”),但也通过提要暗藏批评,如称赞明代“议论矫激”实则保留其思想痕迹。

4. 后续影响与争议

- 《四库全书》因毁书(全毁2860种、抽毁402种)遭后世诟病,但整理保存文献之功不可没。

- 纪晓岚因编纂获赐紫禁城骑马殊荣,晚年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亦受四库考据学风影响。

5. 延伸知识

- 四库馆臣多达360余人,含戴震、周永年等朴学大家,形成“乾嘉学派”学术网络。

- 现存四库全书影印本以文渊阁本为底本,原架现存国家图书馆,7阁中惟文渊、文津、文澜三阁藏书基本完整。

纪晓岚的编撰工作既有整理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亦不可避免成为皇权意识形态的工具,这一矛盾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专制环境下的典型境遇。

文章标签:四库全书

上一篇:李贽思想叛逆者 | 下一篇:夏代祭祀遗址的发现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清朝清朝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其兴衰过程反映了清朝末期的社会矛盾与内外危机。兴起背景 1. 社会矛盾激化

多尔衮摄政的功过

清朝多尔衮

多尔衮是清初重要的政治军事领袖,作为顺治帝的摄政王(1643—1650年),其执政既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基础,也因一系列争议性举措引发后世评价分歧。以下是

鳌拜专权与康熙擒鳌拜

清朝鳌拜

鳌拜专权与康熙擒鳌拜是清初政治斗争的重要事件,涉及权力交接、满汉矛盾及皇权巩固等多重历史背景。 一、鳌拜专权的背景与表现 1. 功臣集团的崛起:鳌

清代医学发展概况

清朝康熙

清代医学发展呈现出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初步接触的双轨并行格局,形成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一、传统医学的总结与创新1. 经典著作的集大成 清代医家

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

清朝四库全书

纪晓岚(纪昀)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在乾隆皇帝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担任总纂官,对这部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成书起到关键作用。以下是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

清朝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工程,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步完成,历时15年。其编纂过程体现了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