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6251次
历史人物 ► 贾耽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发展与唐代国力的强盛、航海技术的进步及对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详细分析: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1. 主要港口与航线

广州(蕃坊中心):唐代设立市舶使,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波斯、阿拉伯商人云集,设有专门的外商聚居区“蕃坊”。

扬州: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既是内河枢纽也是国际港口,朝鲜、日本使团多由此登陆。

宁波(明州:对日贸易核心港口,遣唐使多由此入境。

航线延伸:东南沿海至东南亚(室利佛逝、占婆)、印度(南天竺)、波斯湾(尸罗夫港),最远达东非(三兰国,今索马里)。

2. 贸易商品

出口:丝绸(主体)、瓷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铜镜、漆器、铁器等。

进口:香料(乳香、没药)、珍珠、象牙、、琉璃,以及阿拉伯地区的“火油”(石油)。

货币流通唐朝铜钱在东南亚广泛使用,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亦参与交易。

3. 技术与制度支持

造船技术:唐代海船采用水密隔舱设计(福建沿海出土的唐船实物为证),载重达60-200吨。

航海知识贾耽《皇华四达记》详细记录了“广州通海夷道”,涵盖东南亚至波斯湾的航线、航程与地标。

管理机制:开元年间首设市舶使,对外商征收“舶脚”(关税),开创中国古代海关制度雏形。

4. 文化交流

宗教传播:伊斯兰教经海路传入中国(广州怀圣寺建于唐初);佛教密宗经爪哇传入中国(不空金刚僧团)。

艺术影响:波斯联珠纹、椰枣纹融入唐代金银器;南海诸国的乐舞(如骠国乐)进入长安宫廷。

科技输入:阿拉伯医学(《回回药方》前身)、占城稻种植技术通过海路传入。

5. 历史意义与衰落

经济贡献:海上贸易占晚唐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据《旧唐书·王锷传》)。

世界地位:与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互补,串联起印度洋贸易圈与东亚经济圈。

唐末衰落黄巢起义攻陷广州(879年)导致外商大规模遇害,加上安史之乱后中央控制力下降,海上贸易一度萎缩,但为宋代市舶司制度奠定基础。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体现了中国从陆权向海权的初步拓展,其遗产包括泉州等地的伊斯兰石刻、南海沉船中的唐代窖藏文物(如“黑石号”沉船出水瓷器),均为研究这一时期跨文化互动的重要物证。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 下一篇:五代军阀的混战与割据

唐代传奇小说发展

唐朝传奇

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从六朝志怪笔记的粗陈梗概转向成熟叙事文学。其兴盛与唐代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

魏征直谏太宗谏

唐朝玄武门之变

魏征直谏太宗是初唐政治史上的经典案例,体现了贞观时期君臣共治的开明风气。作为谏议大夫,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贞观政要》记载其进谏达200余次,核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贾耽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发展与唐代国力的强盛、航海技术的进步及对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唐代海上丝绸

王昌龄边塞琵琶行

唐朝王昌

王昌龄的边塞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虽出自不同时代与创作背景,但二者均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境况和文化精神。以下从主题关联、历史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贾耽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发展与唐代国力的强盛、航海技术的进步及对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唐代海上丝绸

裴秀制图六体法

晋朝贾耽

裴秀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学家,他在中国地图学史上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制图六体”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地图绘制的基础理论体系。以下是其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