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典韦勇战宛城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25 | 阅读:1012次
历史人物 ► 典韦

典韦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著名猛将,以勇猛过人著称。在宛城之战中,典韦的表现尤为突出,展现了他非凡的武力和忠诚。

典韦勇战宛城

1. 宛城之战的背景

公元197年,曹操率军攻打张绣,张绣投降。然而,曹操因强纳张绣的婶婶邹氏,激怒了张绣。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突然反叛,袭击曹操的军营。

2. 典韦的英勇表现

典韦当时负责守卫曹操的营门。面对张绣军的突袭,典韦率领少数亲兵奋力抵抗,以一当十,为曹操争取了宝贵的撤退时间。

据《三国志》记载,典韦手持双戟,身披重甲,在敌军中冲杀,击杀数十人。最终因寡不敌众,力竭战死。

3. 典韦的武器与武艺

典韦的武器是双戟,重达八十斤,可见其臂力惊人。他的武艺在曹营中数一数二,曾单手扶住被风吹倒的军旗,令曹操赞叹不已。

4. 典韦的忠诚与影响

典韦的牺牲让曹操极为悲痛,曹操后来多次提及他的功绩,并厚待其子嗣。典韦的勇猛和忠诚也成为后世武将的典范。

5.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将其比作西汉名将樊哙,足见其勇武过人。

典韦虽未活到三国鼎立时期,但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忠勇的象征。他的战死也提醒后人,即便武力再强,也需谨慎行事,避免因轻敌或疏忽而酿成大祸。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献帝禅位曹丕 | 下一篇:阮籍咏怀诗隐喻

刘禅乐不思蜀

三国刘禅

“乐不思蜀”是源自《三国志》的典故,描述了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后表现出对故国毫无眷恋之态的情形。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心理动因,以

三国粮食储备制度

三国三国

三国时期的粮食储备制度是维持军事与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各政权为应对战争和灾荒,建立了相对系统的粮储体系。以下是相关制度及特点的详细分析:1. 官

典韦勇战宛城

三国典韦

典韦是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著名猛将,以勇猛过人著称。在宛城之战中,典韦的表现尤为突出,展现了他非凡的武力和忠诚。 1. 宛城之战的背景: 公元197年

蜀汉南中治理政策

三国南中

蜀汉南中治理政策是诸葛亮为稳固后方、充实国力而实施的一系列军事、政治与经济措施。其核心在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通过军事威慑与怀柔并重的方

典韦勇战宛城

三国典韦

典韦是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著名猛将,以勇猛过人著称。在宛城之战中,典韦的表现尤为突出,展现了他非凡的武力和忠诚。 1. 宛城之战的背景: 公元197年

典韦英勇抗击敌军

三国典韦

这是一篇关于典韦英勇抗击敌军的1000字以上的文章:刚入秋的一个晴朗黄昏,阳光斜照在赤壁之上,照得这片天地金光灿烂。赤壁之役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