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典韦力战护曹操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29 | 阅读:6497次
历史人物 ► 典韦

典韦力战护曹操的事迹主要出自《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展现了这位猛将以忠诚和勇武护卫曹操的壮烈场景。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典韦力战护曹操

1. 背景与职责

典韦是曹操的亲卫将领,以膂力过人著称,使用双戟(每支重八十斤)为武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张绣,张绣起初投降,后因曹操强纳其婶邹氏而复叛。典韦在此战中担任曹操的近身护卫,负责中军安全。

2. 宛城之战的爆发

张绣在贾诩建议下发动夜袭,曹军猝不及防。典韦率亲兵死守营门,为曹操争取逃生时间。据《三国志》记载,典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一人独挡敌军,身中数十创仍死战不退。

3. 战斗细节与战术意义

- 典韦命令部下:“虏来十步乃白之!”待敌军逼近后短兵相接,最大限度发挥其勇力。

- 武器耗尽后,典韦以肉身格斗,甚至提起两名敌兵作为武器挥舞,震慑敌军。

- 他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张绣军攻势,使曹操得以从后门逃脱,但其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驹“绝影”均在此役丧生。

4. 历史评价与影响

陈寿评价:“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其牺牲凸显了曹操早期创业的凶险。战后曹操痛哭典韦,次年经过其墓仍祭奠,可见重视程度高于阵亡亲属。

5. 延伸知识

- 典韦的武器考证存在争议,汉代一斤约220克,双戟合计约35公斤,虽经文学夸张,仍远超常规兵器重量。

- 宛城之战是曹操军事生涯重大挫折,促使他强化警卫制度,许褚即在此后接替典韦成为新任“虎侯”。

- 元代《三国志平话》将典韦塑造为“恶来”转世,强化其勇猛形象,与演义描写一脉相承。

典韦的护卫行动体现了汉末部曲私兵制度下“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其战斗细节虽可能经过史家修饰,但核心事迹符合历史逻辑。曹操后来在《军谯令》中强调“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或受此战触动。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平帝傀儡帝王 | 下一篇:郭璞风水术数大家

华佗之死与曹操疑案

三国曹操

华佗之死与曹操疑案是三国时期一桩涉及医学、政治与司法纠葛的历史公案,其核心冲突源于华佗的医疗建议与曹操的权力意志之间的不可调和性。根据《三国

周瑜:赤壁英雄,江东才俊

三国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吴重要军事统帅、战略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著称于世。历史上的周

赵云的生平与评价

三国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勇果敢著称。以下是其生平与评价的详细分析: 一、生平经历 1. 早期从军

曹丕代汉的舆论准备

三国曹丕

曹丕代汉的舆论准备是一个系统性的政治工程,通过多重手段逐步消解汉室正统性并树立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其核心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祥瑞与谶纬的

典韦死守辕门

三国典韦

典韦死守辕门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但历史上真实的记载较为简略,主要见于《三国志·魏书·典韦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和延伸:1. 历史背景 建

典韦护主殒命

三国典韦

典韦护主殒命一事出自《三国志·魏书·典韦传》,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事迹。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事件背景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