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温专吴政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2 | 阅读:6433次历史人物 ► 杨渥
徐温专吴政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历史事件,主要涉及权臣徐温如何通过政治手段逐步掌控吴国大权,并为其养子徐知诰(李昪)日后建立南唐奠定基础。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杨吴政权的建立
杨行密在唐末割据淮南,902年被唐朝封为吴王,正式建立杨吴政权。其子杨渥继位后,因无道引发内乱,为徐温夺权创造条件。
2. 徐温的崛起
徐温原为杨行密部将,因参与908年弑杀杨渥的政变,联合张颢掌握实权,后又铲除张颢,独揽朝政。
二、徐温专权过程
1. 架空杨氏王权
- 拥立杨隆演(杨行密次子)为吴王,自任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控制军政大权。
- 919年迫使杨隆演称吴国王,建立独立政权体系,但仍保持表面上的杨氏正统。
2. 政治布局
- 军事控制:将亲信派驻要地,如养子徐知诰镇守升州(今南京),徐知询控制润州。
- 经济改革:推行"歇役钱"制度,减轻民役负担以收揽民心。
3. 继承人安排
徐温晚年欲立亲子徐知询掌权,但因病逝未果,权力最终落入养子徐知诰之手。
三、对吴国政局的影响
1. 政权性质转变
杨吴从杨氏家族政权逐渐蜕变为徐氏代理统治,为后来的"徐禅杨"埋下伏笔。
2. 南唐奠基
徐知诰继承徐温的政治遗产,937年废吴帝杨溥,建立南唐,改姓李昪,自称唐室后裔。
3. 制度建设延续
徐温时期推行的轻徭薄赋政策被南唐继承,使江淮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四、历史评价
1. 渐进式篡权模式
徐温开创了五代"权臣养子继承"的夺权范式,其过程较朱温代唐更为迂回隐蔽。
2. 区域稳定作用
在唐末乱世中维持江淮相对安定,《资治通鉴》称其"虽窃据高位,然立法度,禁,政尚宽简"。
徐温专吴政是五代权力更迭的典型案例,展示了藩镇权臣如何通过制度性渗透完成政权过渡,其政治操作对北宋初年防范武将专权的制度设计具有镜鉴意义。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