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11 | 阅读:6580次
历史人物 ► 殷墟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纺织技术的显著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生活状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知识扩展: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

1. 纺织工具与原料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纺织工具,如纺轮、骨针、织机部件等。纺轮多为陶制或石制,用于捻线;骨针细长,针孔细小,表明当时已能纺织较精细的布料。原料以麻、丝为主,麻布在平民中广泛使用,而丝绸则多为贵族专属。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粘附在青铜器上的丝绸残片,证实商代已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2. 丝绸的发现与工艺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觚上发现平纹绢残片,经纬密度较高,显示提花技术已初步应用。此外,部分残片有朱砂染色痕迹,说明商代可能已掌握矿物染色技术。丝绸的出现与祭祀、贵族服饰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阶层分化。

3. 麻纺织技术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发现商代麻布残片,经鉴定为苎麻纤维,采用平纹织法,密度约每平方厘米14-16根。麻布质地较粗,可能用于日常衣物或丧葬用品。麻纺织的普及表明当时农业经济中种植已较发达。

4. 染色与装饰

部分织物残片呈现红、黄等色彩,可能使用植物染料(如茜草、栀子)或矿物颜料。商代甲骨文中有"桑""丝""帛"等字,可见纺织业在文字记载中亦有体现。部分青铜器上的织物印痕显示,可能已出现刺绣或附加饰物的工艺。

5. 纺织业的社会意义

纺织生产组织可能以家庭为单位,但王室设有专职官员管理(甲骨文中有"女蚕"等职)。丝绸作为贵重物品,常用于赏赐、贸易和祭祀,商代墓葬中丝织品多与青铜器、玉器共出,体现其礼器功能。

6. 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新疆哈密等地发现的商代风格丝织物,暗示中原与西域可能存在早期纺织技术交流。商代丝绸技术为西周以后的"锦""绮"等复杂织物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后世丝绸之路的雏形。

商代纺织考古不仅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文明之一,也揭示了当时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的复杂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 下一篇:伯禽封鲁的历史过程

早期中国城市雏形

夏商殷墟

早期中国城市雏形的形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青铜时代初期,其演变过程展现出鲜明的文明特征与政治经济功能。以下是基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具体

二里头青铜爵研究

夏商韩国

二里头青铜爵是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主要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00年,属夏文化晚期至商文化早期。其形制、工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

夏商殷墟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纺织技术的显著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生活状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知识扩展:1. 纺织工具与原料 商代遗址中

祖甲改制定礼法

夏商祖甲

关于祖甲改制定礼法的历史问题,主要涉及商朝中后期的礼制改革。根据《史记·殷本纪》和甲骨文记载,商王祖甲(或称廪辛,在位约公元前12世纪)确实推行

早期中国城市雏形

夏商殷墟

早期中国城市雏形的形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青铜时代初期,其演变过程展现出鲜明的文明特征与政治经济功能。以下是基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具体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

夏商殷墟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纺织技术的显著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生活状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知识扩展:1. 纺织工具与原料 商代遗址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