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滁州西涧诗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5 | 阅读:5145次历史人物 ► 滁州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仅四句,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隐逸闲适的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1. 诗歌原文及背景
《滁州西涧》全文如下: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约781—784年),滁州即今安徽滁州,西涧是滁州城西的一处山涧。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诗歌赏析
幽草与黄鹂:首句“独怜幽草”体现诗人对清幽之境的偏爱,涧边幽草象征高洁品格;“黄鹂深树鸣”则以声音反衬环境的静谧,动静结合。
春潮野渡:后两句转向阔大景象,春雨中的潮水湍急,野渡小舟无人自横,暗含诗人对仕途奔波的自嘲与超脱。
3. 艺术手法
白描与象征:全诗不加雕饰,却通过幽草、黄鹂、春潮、野舟等意象,构建出空寂淡远的意境。
对比与留白:“无人舟自横”以空寂场景引发联想,暗示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
4. 历史与地理考据
滁州西涧今址尚有争议,一说为城西上马河,一说已淤塞消失。唐代滁州地僻人稀,韦应物在此任职时多作田园诗,反映其“吏隐”心态——既为官,又向往隐逸。
5. 文学史地位
此诗是唐代山水诗典范,影响后世文人如欧阳修(曾任滁州太守,作《醉翁亭记》)、苏轼等。南宋《唐诗三百首》将其收录,进一步巩固其经典地位。
6. 拓展知识
韦应物属“大历诗风”代表,与柳宗元并称“韦柳”,诗风淡远冲和。
“野渡无人舟自横”被后世书画反复题咏,如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即受其意境启发。
历代评家认为此诗“看似平淡,实则深邃”,清代沈德潜称其“山水清音,悠然自远”。
文章标签:西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