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田横五百士魂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05 | 阅读:329次
历史人物 ► 田横

田横五百士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忠义典故,源自秦末汉初的田横及其五百门客的事迹,展现了古代士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气节。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文化影响等方面展开说明:

田横五百士魂

一、历史背景

田横(?—前202年)是齐国王族后裔,秦末乱世中与兄田儋、田荣共同起兵反秦,重建齐国。楚汉战争期间,田横一度自立为齐王,后因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田横被迫率部逃至东海岛屿(今山东即墨附近)。刘邦以封侯为诱招降,田横为保全部下,赴洛阳途中自刎,其五百门客闻讯后集体殉节。

二、事件经过

1. 田横之死

刘邦建立汉朝后,忌惮田横在齐地的威望,遣使招安。田横迫于形势前往洛阳,但因曾烹杀刘邦使者郦食其(一说因不愿称臣),行至尸乡(今河南偃师)时自尽,命部下持首级献刘邦以示臣服。刘邦以王礼葬之。

2. 五百士殉节

田横死后,其部下五百人滞留海岛。闻讯后,全员悲愤自杀(一说投海),无一人投降。司马迁《史记·田儋列传》载:“余皆五百人在海中,闻田横死,亦皆自杀。”

三、争议与考证

1. 人数疑点

部分学者认为“五百”为虚指,可能象征性地表示众多追随者,实际人数或少于五百。但海岛集体殉节的核心情节被历代史家采信。

2. 地点考据

田横岛(今山东青岛即墨区)被认为是五百士殉节处,岛上现存田横墓和五百义士墓。唐代韩愈《祭田横墓文》亦佐证此地与田横的关联。

四、文化意义

1. 忠义精神的象征

田横五百士成为“不事二主”的忠义典范,后世文天祥《正气歌》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即暗含此典。

2. 艺术创作题材

徐悲鸿1930年油画《田横五百士》以艺术手法再现殉节场景,凸显士人气节与悲剧色彩;戏曲、小说亦多次演绎该故事。

3. 士人文化的争议

有人赞颂其气节,如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称“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也有人批评其过于极端,如王安石认为“田横一死犹能迫,何事纷纷竟帝秦”。

五、现代视角

田横五百士的抉择反映了古代“义”与“生”的冲突,其精神在当代被重新解读:既有对气节的推崇,亦有对盲目忠君的反思。这一事件也成为齐鲁文化中“重信守诺”传统的标志性案例。历史学者黄仁宇曾指出,秦汉之际的类似案例体现了早期中国“荣誉”对集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春申君黄歇治楚录 | 下一篇:汉代水利工程发展史

刘邦斩蛇起兵

秦朝刘邦

刘邦斩蛇起兵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刘邦从平民到开国皇帝的传奇开端。这一典故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但历史学者对其真实性存在争议,更

陈馀败死泜水

秦朝陈馀

陈馀败死泜水是楚汉战争中的关键事件之一,发生于公元前204年。陈馀原为赵国丞相,与张耳同为反秦起义的重要人物,但因权力斗争与张耳决裂。汉高祖刘邦

董翳归附刘邦

秦朝董翳

关于董翳归附刘邦的史实,主要来源于《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董翳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乱世中成为项羽分封的“三秦”诸侯之一,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

秦朝秦始皇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举世瞩目。1974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挖出陶俑

田横五百士魂

秦朝田横

田横五百士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忠义典故,源自秦末汉初的田横及其五百门客的事迹,展现了古代士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气节。以下从历史背景、

田横率军纵横沙场声名赫赫

汉朝田横

领袖的崛起时值战乱纷争之际,一位年轻有为的军事家屹立于历史舞台之上,他就是田横。出身名门的田横从小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勇敢善战、谋略过人,在无数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