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夏商时期的玉器工艺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5-21 | 阅读:9950次
历史人物 ► 妇好

夏商时期的玉器工艺在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技术特点与文化内涵反映了早期文明的演进。以下是该时期玉器工艺的主要特征及相关知识:

夏商时期的玉器工艺

1. 材质与选料

夏商玉器多采用本地优质玉石,如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等,尤以和田青玉、黄玉为贵。商代晚期开始出现白玉,玉料选择更趋精细化,部分高等级玉器采用透闪石玉,质地温润。

2. 工具与技术

- 切割技术:使用青铜工具(如砣具)配合解玉砂进行切割,效率较新石器时代显著提升。商代出现片切割与线切割结合的技术,可制作更薄且规整的玉片。

- 钻孔技术:采用实心钻与管钻技术,孔壁常留有螺旋纹痕迹。商代晚期出现对穿孔,技术更为精准。

- 纹饰工艺:阴刻线、浮雕(如“减地起阳”)广泛应用,商代典型纹饰包括双钩阴线(两条平行线构成阳纹效果)、臣字眼、兽面纹等,线条刚劲有力。

3. 器型与功能

- 礼器类:琮、璧、圭等承袭新石器传统,但形制更规范化。商代玉琮减少,玉璧增多,出现“组璧”组合。

- 仪仗器:玉戈、玉钺象征权力,部分无使用痕迹,表面刻精细纹饰。

- 装饰品:玉璜、玉柄形器、玉管等,商代新增玉龙、玉凤等动物形佩饰,造型生动。

- 实用器:玉簋、玉盘等仿青铜器造型,仅见于王室墓葬(如妇好墓),体现奢侈性。

4. 纹饰与象征意义

商代玉器纹饰多与宗教、权力相关,如兽面纹(饕餮纹)象征神权,龙纹代表王族,蝉纹寓意重生。部分玉器刻有铭文或族徽,具有政治标识功能。

5. 地域与分期特点

- 夏代玉器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器型简朴,纹饰较少,以工具类为主。

- 商代早中期(郑州商城)玉器工艺过渡,出现扉棱装饰。

- 商晚期(安阳殷墟)达到高峰,妇好墓出土755件玉器,涵盖礼器、兵器、人物动物圆雕等,技术集大成。

6. 考古发现与学术价值

重要遗址包括二里头遗址、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等。其中妇好墓玉器显示对红山、良渚文化的吸收,印证商王朝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7. 社会功能演变

玉器从新石器时代的“神玉”逐步转向商代的“王玉”,成为等级制度的物质载体。商代晚期出现“葬玉”雏形(如玉覆面),影响西周玉器体系。

夏商玉器工艺的进步与青铜文明同步发展,其技术标准与审美范式为西周玉器奠定基础,并深刻影响东亚玉文化圈。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早期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文章标签:玉器

上一篇:僧格林沁抗击英法军 | 下一篇:周人祖先崇拜研究

夏桀暴虐丧民心

夏商夏桀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其暴政直接导致夏朝的灭亡。根据《史记·夏本纪》等史料记载,夏桀的暴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穷奢极欲,劳民伤财

商代都城的迁徙原因探究

夏商盘庚迁殷

商代都城频繁迁徙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综合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及环境科学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核心因素:1. 政治斗争与权力更迭 《

郑州商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夏商殷墟

郑州商城遗址是中国商代早期的重要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内,距今约3600年,属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典型遗存。其考古发现为研究商代政治、经济、文

比干谏纣遭剖心

夏商比干

比干谏纣遭剖心是中国古代商朝末年著名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忠臣直谏与暴君残暴的尖锐对立。以下结合史料和学术研究,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妇好墓与商周文化传承

西周妇好

妇好墓与商周文化传承 妇好墓是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的商代晚期墓葬,墓主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该墓保存完整,出土了1928件随葬品,包括青铜器

妇好巾帼领雄师

夏商妇好

妇好:巾帼领雄师的殷商传奇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有明确记载的女性军事统帅与政治家,生活于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其事迹在甲骨卜辞与考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