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杜光庭道书编录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06 | 阅读:2249次
历史人物 ► 杜光庭

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文学家,其道书编录工作对道教典籍的系统化整理和传播具有重要贡献。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庭道书编录

1. 生平与背景

庭(850—933),字宾至,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人。早年科举不第后入天台山修道,师从道教上清派宗师应夷节,后受唐僖宗礼遇,任麟德殿文章应制,成为宫廷道教代表人物。五代时避乱入蜀,受前蜀王建父子重用,主管道教事务,奠定其在道教史上的地位。

2. 编录工作的历史背景

唐末战乱导致道教典籍散佚严重,庭在前蜀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依托宫廷支持开展系统整理。其工作继承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的传统,但更注重实用性,兼顾科仪、神仙谱系与修炼方法的整合。

3. 代表性编录成果

《道门科范大全集》:87卷,系统整理斋醮科仪,成为后世道教仪轨的范本,影响延续至明清

《墉城集仙录》:专录女性神仙传记,构建以西王母为核心的仙女谱系,反映唐代女仙崇拜的兴盛。

《神仙感遇传》:收录凡人遇仙故事,体现道教"仙可学致"的修行观,兼具文学与宗教价值。

《广成集》:收录青词、表文等道教文书,是研究唐代道教与政治关系的一手资料。

4. 编录特点与学术贡献

分类学创新:按"三洞四辅"框架细分子类,如将科仪文献单列,突破既往混杂编排。

文本校勘:对比多种传本注异同,如《道德经》注本引及河上公、成玄英等多家说法。

地方性整合:吸收蜀地道教传统,如将青城山信仰体系纳入神仙谱系编纂。

跨界影响:其编录体例被北宋《云笈七签》继承,部分内容通过《道藏》流传至朝鲜、日本。

5. 其他相关著述

除道书外,庭著有《录异记》《历代崇道记》等志怪杂录,保存了唐五代社会信仰史料。其《道德真经广圣义》融合儒释道思想,体现"重玄学"的哲学深度。

6. 历史评价的争议点

部分学者指出其编录中存在托古现象,如《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可能为庭伪托老君所传;另有一些科仪文本实际由其新创但伪称古法,反映道教传统建构的特殊方式。

文章标签:道书

上一篇:陆羽烹茶著茶经 | 下一篇:宋慈洗冤录传奇

景延广拒契丹

五代十国柴荣

景延广拒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与契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体现了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激烈冲突。以下从背景、经过、影响及历史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

李煜词亡南唐

五代十国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末代君主,世称李后主。他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但在文学领域却是千古词帝,其作品以亡国后的哀婉词作最为世人称道

杜光庭道书编录

五代十国杜光庭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文学家,其道书编录工作对道教典籍的系统化整理和传播具有重要贡献。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1. 生平与背景 杜

周世宗改革弊政

五代十国周世宗

周世宗柴荣(921-95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在位虽仅六年(954-959年),但其改革措施深刻影响了北宋统一进程。其改革主要围绕军事、经济、政治

杜光庭道书编录

五代十国杜光庭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文学家,其道书编录工作对道教典籍的系统化整理和传播具有重要贡献。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1. 生平与背景 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