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庞统落凤坡殒命始末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6 | 阅读:6828次
历史人物 ► 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与诸葛亮齐名。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随刘备进军益州时,于雒城(今四川广汉附近)之战中身亡,民间传说其殒命之地被称为“落凤坡”,这一名称更见于《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但正史中并未直接记载此地名。以下是其殒命始末及相关史实分析:

庞统落凤坡殒命始末

一、历史背景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为实现“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应益州牧刘璋之邀入蜀协助防御张鲁,实则谋取益州。庞统作为军师中郎将随行,并献上取蜀三策,刘备采纳其中策,诱杀刘璋大将杨怀、高沛,正式与刘璋决裂。

二、雒城之战与庞统之死

1. 战役经过

建安十九年,刘备军围攻雒城(益州战略要地),守将张任顽强抵抗。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庞统率军攻城时“为流矢所中”,伤重而亡,年仅36岁。其死亡地点应为雒城战场,而非演义中的“落凤坡”。

2. “落凤坡”的由来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将庞统之死戏剧化,描写其在进军途中经过“落凤坡”,因坐骑“的卢”引人注目,被误认为刘备而遭伏兵射杀。此情节为罗贯中虚构,目的是突出庞统“凤雏”之号与地名“落凤”的宿命关联。

3. 史实与演义的差异

- 正史未提庞统死于伏击,仅记载其攻城时中箭身亡。

- 庞统的官职为“军师中郎将”,而非演义中的“副军师”。

- “的卢马救主”情节属于艺术移植(原属刘备的故事)。

三、庞统之死的影响

1. 战略损失:庞统的早逝使刘备失去重要谋士,诸葛亮不得不从荆州紧急入蜀支援,间接导致荆州防务空虚,为后来关羽失荆州埋下隐患。

2. 后世评价:陈寿评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其才能可与荀彧比肩。若其未早亡,蜀汉政权格局或大不相同。

四、延伸考据

1. 雒城遗址:今四川广汉市境内曾出土东汉雒城城墙遗迹,佐证此处为庞统阵亡的真实地点。

2. 祭祀文化:四川德阳罗江区有庞统祠墓(明代重建),清代学者李调元曾题诗凭吊,体现后世对庞统的尊崇。

庞统之死是蜀汉集团的重要转折点,其历史形象因《三国演义》的渲染更添悲彩,但核心史实仍应以《三国志》为本。

文章标签:殒命

上一篇:李膺党锢之祸 | 下一篇:虞溥广学育英才

鲁肃榻上策定三分计

三国鲁肃

鲁肃的"榻上策"是东汉末年重要的战略规划,奠定了孙权集团立足江东、三分天下的基础。这一策略形成于建安五年(200年),当时28岁的鲁肃在周瑜引荐下会见

韩当随孙氏三代建功

三国韩当

韩当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终生效忠于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以其勇猛和忠诚在东吴的建国与扩张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

庞统落凤坡殒命始末

三国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与诸葛亮齐名。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随刘备进军益州时,于雒城(今四川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

三国曹仁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此役是关羽北伐的转折点,也是曹魏与蜀汉战略博弈的关键节点。

庞统落凤坡殒命始末

三国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与诸葛亮齐名。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随刘备进军益州时,于雒城(今四川

庞统献连环妙策

三国庞统

庞统献连环计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智谋桥段,但需明确这一情节是小说虚构。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庞统(字士元,号“凤雏”)并未直接参与赤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