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班固编纂《汉书》历程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8-10 | 阅读:2776次
历史人物 ► 班固

班固编纂《汉书》的历程是东汉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过程长达二十余年,涉及学术传承、政治环境与个人际遇的交织。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梳理:

班固编纂《汉书》历程

1. 家学渊源与前期准备

班固(32—92年)出身扶风班氏,其父班彪是著名学者,曾因不满《史记》后续各家续作“多鄙俗”,撰写《史记后传》65篇。班固自幼受家学熏陶,16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为编纂《汉书》奠定基础。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去世,班固返乡继父志,开始整理遗稿并扩充史料。

2. 私修史书与政治风波

永平五年(62年),有人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被明帝下狱。其弟班超冒死赴洛阳申辩,明帝审阅书稿后赞赏其才学,不仅释放班固,还任命为兰台令史,参与官方修史工作。这一事件标志着《汉书》从私修转为官修,获得皇家支持。

3. 体制创新与内容架构

班固突破《史记》通史体例,首创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一朝(前206—公元23年)史事。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100卷。其中《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等为独创,系统记录疆域、学术源流与法律变迁。《艺文志》更成为现存最早图书分类目录,依托刘向《七略》编成。

4. 政治依附与学术争议

章帝时期,班固受窦宪提拔随军北伐匈奴,作《封燕然山铭》。和帝永元四年(92年),窦宪被诛,班固受牵连免官,后被仇家洛阳令种兢报复下狱致死。其未完成的《汉书》八表及《天文志》由妹班昭与学者马续续撰。班固在《汉书》中隐含尊汉思想,对王莽政权持批判态度,后世学者如刘知几批评其“曲笔”问题。

5. 历史影响与文献传承

《汉书》创立“正史”典范,与《史记》并称“史汉”。唐代颜师古作《汉书注》集解旧注,清代王先谦《汉书补注》集考据学大成。出土汉简如《居延汉简》多与《汉书》记载互证,凸显其史料价值。班固以文献整理与历史哲学结合,提出“汉绍尧运”正统论,对后世史学编纂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朝军事战略与战争 | 下一篇:陆逊的夷陵火攻战术

汉墓壁画中的生活图景

汉朝氾胜之

汉墓壁画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及礼仪制度。以下是汉墓壁画中常见的生活图景及其历

班固编纂《汉书》历程

汉朝班固

班固编纂《汉书》的历程是东汉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过程长达二十余年,涉及学术传承、政治环境与个人际遇的交织。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梳理:1. 家学

汉长安城布局与建筑

汉朝长安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都城典范,代表了汉代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其布局与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整体

汉朝民间信仰与巫术

汉朝汉朝

汉朝民间信仰与巫术呈现出多元交融的特点,既继承先秦传统,又受黄老思想、神仙方术及外来文化影响,形成丰富的信仰体系。以下是其主要特点和表现: 一

班固编纂《汉书》历程

汉朝班固

班固编纂《汉书》的历程是东汉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过程长达二十余年,涉及学术传承、政治环境与个人际遇的交织。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梳理:1. 家学

班固承父业著《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继承父志编撰《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过程体现了汉代士人的家学传承与史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1. 家学渊源与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