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何承天定元嘉历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6-04 | 阅读:9734次
历史人物 ►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年)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的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和音律学家,他制定的《元嘉历》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以下是关于何承天与《元嘉历》的详细内容:

何承天定元嘉历

1. 历史背景

《元嘉历》编订于刘宋元嘉年间(424—453年),因年号得名。当时东晋至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天文观测和历法需求日益迫切。此前使用的《景初历》(三国杨伟制)已累积较大误差,何承天受宋文帝刘义隆之命主持改历工作,于元嘉二十年(443年)完成新历。

2. 天文创新

- 岁差引入:何承天首次在中国历法中引入岁差概念(此前东晋虞喜已发现但未用于历法),提出“百年差一度”的数值(实际应为约71年差一度),虽不够精确,但开创了中国历法计算岁差的先河。

- 朔望月精度:测得朔望月长度为29.53059日,与今测值29.530588日仅相差0.000002日,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 近点月修正:修正了月球近地点移动周期(近点月)为27.55451日,误差仅0.42秒。

3. 数学方法改进

何承天采用“调日法”调和分数近似值,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天文常数。例如,他以强率(26/49)和弱率(9/17)的叠加表示朔望月小数部分,体现了早期有理逼近的思想。

4. 历法结构与特点

- 以365.2467日为回归年长度(今测值365.2422日),误差略大于祖冲之《大明历》。

- 首次将“定朔”计算纳入历法体系(考虑月球运动不均),但未实际推行,仍用“平朔”。

- 保留十九年七闰的闰周,祖冲之后来进一步改进。

5. 实际应用与影响

《元嘉历》于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正式颁行,使用至梁天监八年(509年),共64年。后因误差累积被祖冲之《大明历》取代,但其岁差理论和观测数据为后世历法(如《大明历》《授时历》)奠定基础。

6. 其他学术贡献

何承天不仅是天文学家,还精通音乐理论,提出“新律”十二平均律雏形;数学上注释《九章算术》,军事上参与北伐,著有《达性论》等哲学著作,体现其“通才”特质。

南朝时期天文竞赛激烈,北朝亦有寇谦之《玄始历》,但《元嘉历》凭借系统性创新成为当时最具科学性的历法之一,推动了古代天文从经验向理论计算的转型。

文章标签:

上一篇:陶侃运甓惜光阴 | 下一篇:翟让瓦岗起兵

慕容垂复燕业

南北朝慕容垂

慕容垂复兴燕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前燕宗室后裔逆境崛起的政治军事才能。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一、前燕覆灭与慕容垂的蛰伏

萧子显著《南齐书》

南北朝唐寓之

萧子显(487—537),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为南朝梁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身南齐宗室(齐高帝萧道成之孙)。其所著《南齐书》是中国古

鲍照才高命蹇

南北朝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与颜延之、谢灵运齐名),其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悲

拓跋珪建北魏

南北朝拓跋珪

拓跋珪建立北魏是北朝历史的重要事件,标志着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文化的深度融合。以下从背景、过程、制度创新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1. 建国背景

南朝玄学思潮的演变

南北朝何承天

南朝玄学思潮的演变是魏晋玄学发展的延续与转型阶段,其思想脉络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以下从演变阶段、核心议题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何承天制定新历法

南北朝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家和无神论思想家。他在天文历法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其制定的《元嘉历》是中国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