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长孙皇后贤德录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3556次
历史人物 ►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1—636),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出身鲜卑贵族长孙氏,名不详(一说名“无垢”),是隋朝名将长孙晟之女。她以贤德著称,被后世视为中国古代贤后的典范,对“贞观之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其贤德事迹的详细梳理:

长孙皇后贤德录

一、谦逊自律,恪守本分

1. 抑制外戚干政

长孙皇后多次劝阻太宗任命其兄长孙无忌为宰相。她援引西汉吕后、霍光家族专权致乱的教训,强调“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最终太宗仅授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其兄去世后,她更要求子女不得为其谋求特殊待遇。

2. 节俭之风

日常用度简朴,服饰“取给则止”,宫中仿效其作风形成节俭风气。临终前叮嘱“因山而葬,不需起坟”,陪葬品仅瓦木器具,与太宗倡导的薄葬政策相呼应。

二、辅政有方,智慧谏言

1. 间接劝谏的艺术

太宗因魏征直谏动怒时,她换上朝服祝贺“君明臣直”。在太宗欲杀养马官时,她以“齐景公因马”典故劝阻,避免君主失德。

2. 政治敏锐性

察觉房玄龄遭疏远,临终前特意提醒太宗:“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若非大故,愿勿弃之。”后房玄龄果然被重新启用。

三、重视教育,母仪风范

1. 亲自编撰《女则》

采集中古以来后妃得失事例为三十卷,主张“尚礼法、重谦让”,虽已失传,但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宗阅后曾泪言:“此书足垂后代。”

2. 严格管教子女

太子李承乾乳母请求增加用度,她训诫:“太子患无德,不患无物。”要求诸子与大臣子弟共学,培养谦恭品性。

四、豁达生死,顾全大局

1. 临终拒赦

病危时拒绝大赦祈福,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修福可延,吾素不为恶”,体现理性生死观。

2. 政治遗嘱

遗言要求薄葬、不用厚仪,并特别嘱咐太宗“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可谓贞观政风的重要维护者。

历史影响与评价

长孙皇后的贤德得到历代史家高度评价。《旧唐书》称其“贤哉长孙,母仪何伟”。其治国理念通过家族延续:兄长孙无忌参与《唐律疏议》编撰,女儿城阳公主之子薛绍是“唐隆政变”关键人物。宋代司马光将其与东汉明德马皇后并称为“后妃之德,光照简册”。

需要辨析的是,其形象在《贞观政要》中可能被理想化,但考古证据(如昭陵遗址的简朴)与唐代官方文献的相互印证,证明其德行确有实证基础。她将儒家后妃与鲜卑贵族务实精神结合,成为唐代宫廷文化的典范。

文章标签:贤德录

上一篇:徐世勣投唐前身 | 下一篇:赵匡胤篡周的历史必然

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

唐朝长安

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是古代欧亚大陆经济文化交流的巅峰体现。这条横跨东西的贸易网络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逐渐形成,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塔里木

长孙皇后贤德录

唐朝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1—636),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出身鲜卑贵族长孙氏,名不详(一说名“无垢”),是隋朝名将长孙晟之女。她以贤德著称,被后世视为中国古代

孙思邈千金方

唐朝孙思邈

《千金方》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综合性医书,全称《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两部合计60卷,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典籍之一。以下是关于《

盛唐气象与诗歌巅峰

唐朝高适

盛唐气象与诗歌巅峰盛唐(713-766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其文化繁荣与诗歌成就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

长孙皇后贤德录

唐朝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1—636),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出身鲜卑贵族长孙氏,名不详(一说名“无垢”),是隋朝名将长孙晟之女。她以贤德著称,被后世视为中国古代

西魏长孙皇后姚氏

南北朝长孙皇后

西魏长孙皇后姚氏西魏长孙皇后姚氏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女性人物,她不仅对西魏王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还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姚氏出生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