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申侯联戎覆西周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11 | 阅读:4054次
历史人物 ► 申侯

申侯联戎覆西周是西周末年一场关键的政治军事事件,直接导致周幽王政权崩溃与西周灭亡。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771年,涉及周王室内部权力斗争、外族势力介入以及诸侯国的背叛,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彻底衰落。

申侯联戎覆西周

背景与起因

1. 周幽王执政危机:周幽王(前795—前771年在位)以昏庸著称,史载其宠幸褒姒而废黜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违反宗法制度,引发申国(申后母国)等诸侯强烈不满。

2. 申侯的政治诉求:申侯作为周幽王岳父兼西部重要诸侯,企图通过扶持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复位以扩大自身影响力,但周幽王的打压使其选择联合外部势力。

3. 戎狄势力的渗透:西周长期面临西北犬戎等部落威胁,周幽王时期防御薄弱,为申侯提供了借助外力的机会。

事件经过

申侯联合缯国及犬戎大军进攻镐京,周幽王急召诸侯勤王,但因此前“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救援不力。

镐京陷落,幽王与伯服于骊山,褒姒被掳,西周积攒的财宝遭劫掠一空。申侯扶持宜臼东迁洛邑,开启东周时代。

历史影响

1. 王室权威崩溃:诸侯不再唯周天子马首是瞻,进入“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时期。

2. 戎患长期化:此战使戎狄意识到周王室虚弱,加速其对中原的侵扰,如秦国崛起即源于抗击西戎。

3. 政治格局重组:郑、晋等诸侯借护卫平王东迁扩张势力,而申国虽短暂得势,后被秦国吞并。

延伸探讨

《史记·周本纪》称幽王“黜申后,去太子”为,但现古发现的“清华简”记载太子宜臼主动逃奔申国,可能暗示更复杂的权力博弈。

申侯联戎的“以夷制夏”策略在先秦罕见,反映西周晚期“华夷之辨”尚未成为绝对准则。

这一事件不仅是政权更迭,更深刻暴露了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华夏与戎狄的结构性矛盾,为理解周秦之际的历史转折提供了关键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夏商时期的盐业 | 下一篇:战国四公子传奇

周厉王改革为何失败

西周周公

周厉王(?—前828年)作为西周第十代君主,其改革的失败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其政策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激化了王室与贵族、平民之间的矛

西周墓葬等级制度研究

西周周礼

西周墓葬等级制度是周代礼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严格的社会分层和宗法观念。根据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西周墓葬的等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申侯联戎覆西周

西周申侯

申侯联戎覆西周是西周末年一场关键的政治军事事件,直接导致周幽王政权崩溃与西周灭亡。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771年,涉及周王室内部权力斗争、外族势力

西周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西周周宣王

西周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态完善的关键时期,其土地制度以“井田制”为核心,但伴随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申侯联戎覆西周

西周申侯

申侯联戎覆西周是西周末年一场关键的政治军事事件,直接导致周幽王政权崩溃与西周灭亡。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771年,涉及周王室内部权力斗争、外族势力

申侯引犬戎破镐

西周申侯

申侯引犬戎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71年。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终结和东周时代的开启。以下是基于史料《竹书纪年》《史记》等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