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壸忠节死国难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3755次历史人物 ► 卞壸
卞壸(281年-328年),字望之,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将领,以其忠贞节烈、为国捐躯的事迹载入史册。他出身陈留卞氏,是东晋初年重要的辅政大臣,官至尚书令、录尚书事,与王导、庾亮等同为晋明帝、晋成帝时期的核心决策者。
忠节死国的历史背景:
1. 苏峻之乱(327-328年):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叛将苏峻联合祖约发动叛乱,攻破建康(今南京),挟持幼主晋成帝。卞壸时任尚书令,负责宫廷。面对叛军攻势,他率军死守宫城云龙门,身先士卒,最终因寡不敌众,与二子卞眕、卞盱一同战死,时年48岁。其妻裴氏抚尸痛哭后亦自杀殉国。
2. 政治立场与气节:卞壸素以刚正著称,主张严法治国。他曾批评王导的“宽和政策”导致权臣跋扈,并在奏疏中直言:“元规(庾亮)非社稷之臣,如贲育之勇而无礼略。”这种不避权贵的态度为其忠烈结局埋下伏笔。
3. 军事指挥细节:据《晋书》载,卞壸在云龙门之战中“伤足坠马”,仍“厉声叱左右奋进”,最终“力战而没”。叛军对其气节亦感佩,苏峻下令厚葬,并称:“卞公贞亮,虽古之烈士无以过也。”
4. 历史评价:
- 《晋书》评:“壸父子并命,可谓破家为国。”
- 南朝宋孝武帝追封其为“忠贞公”,历代将其与诸葛亮、颜真卿并列为忠义典范。
- 唐代官修《贞观政要》将卞壸列为“忠烈”代表人物。
5. 后世影响:
- 南京现存卞壸祠墓遗址,明代朱元璋曾亲临祭奠。
- 宋代陆游诗云:“卞壶可堪孤注笑,谢安真作小儿呼”,以卞壸的壮烈对比谢安的从容。
- 其“正色立朝”的典故成为后世官员刚直不阿的精神符号。
扩展知识:卞壸的死亡标志着东晋门阀政治中寒门士族的抗争精神。虽出身次等士族,但他通过军功和政绩跻身权力核心,其悲剧结局折射出东晋初期皇权、侨姓大族与吴地豪强间的复杂矛盾。苏峻之乱后,东晋进入庾氏、桓氏等大族专权时期,卞壸之死实为重要转折点。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