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周厉王暴政与国人暴动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11 | 阅读:9203次
历史人物 ► 犬戎之祸

周厉王暴政与国人暴动是中国西周晚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早期君主专制与民众反抗的尖锐矛盾。以下是基于《史记》《国语》等文献的详细分析:

周厉王暴政与国人暴动

一、周厉王的暴政表现

1. 垄断经济资源

厉王任用荣夷公推行"专利"政策,将山林川泽之利收归王室独占,剥夺平民采樵、渔猎的生计来源,引发经济崩溃。《诗经·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即反映当时民怨。

2. 恐怖统治手段

设立"卫巫"特务系统监视国人,凡批评朝政者即处死,《史记·周本纪》载"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造成"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恐怖氛围。

3. 破坏宗法制度

违背周代"敬天保民"传统,压制贵族谏言。召公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被无视,反映其削弱了周初建立的贵族共治体系。

二、国人暴动的深层原因

1. 社会结构矛盾

"国人"指居住在城邑的贵族旁支、士阶层和工商业者,具有参政传统。厉王破坏"询万民"的古制,触及了城邦民主残余与王权的根本冲突。

2. 宗教权威动摇

甲骨文与金文显示,厉王时期的"天再旦"天文异象(公元前899年日全食)被视为天命更改的征兆,加剧了统治合法性危机。

三、事件过程与影响

公元前841年暴动爆发,民众围攻王宫,厉王仓皇逃奔彘(今山西霍州)。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开启"共和行政"(一说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政),成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端。此事直接导致:

王权神圣性被打破,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解体

催生了"民本"思想的萌芽,《左传》后来总结"国将兴,听于民"

为东周诸侯争霸埋下伏笔,厉王孙幽王时的犬戎之祸可视为后续连锁反应

考古发现的"㝬簋"等厉王时期青铜器铭文显示,其自诩"膺受大命"却遭推翻,印证了文献记载的统治危机。这一事件展现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下权力制衡机制的失效,成为后世衡量暴君统治的重要历史镜鉴。

文章标签:暴政

上一篇:清朝建立与入关历史 | 下一篇:商朝军事组织与战争

西周时期的建筑技艺

西周周公

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的建筑技艺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城市规划与礼制建筑 西周推行"营国

箕子东走建朝鲜

西周箕子

“箕子东走建朝鲜”是中国古代史籍中关于朝鲜半岛早期历史的重要记载,主要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这一说法将朝鲜半岛的古政权与商周之际的历史

西周时期的商业与货币

西周镐京

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的商业与货币发展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尽管这一时期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导,但商业活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已

唐叔虞治晋有方

西周周公

唐叔虞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始封君主,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其治国事迹在史籍中记载有限,但通过《左传》《史记》等文献的片段记载和考古发现,仍可梳

周厉王国人暴动始末

西周犬戎之祸

周厉王国人暴动是中国西周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41年,标志着西周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暴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涉及政治、

周厉王暴政与国人暴动

西周犬戎之祸

周厉王暴政与国人暴动是中国西周晚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早期君主专制与民众反抗的尖锐矛盾。以下是基于《史记》《国语》等文献的详细分析:一、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