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唐诗三百首经典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9 | 阅读:3713次
历史人物 ► 唐诗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唐诗选本,由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这部选集收录了77位诗人的310首作品(实际篇数因版本差异略有出入),涵盖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成为后世普及唐诗的经典范本。

唐诗三百首经典

一、编选背景与标准

1. 启蒙目的:孙洙编选初衷是为科举学子提供"家塾课本",所选诗作注重格律规范且通俗易懂,避免收录李商隐《无题》等晦涩作品。

2. 突破局限:相较于《全唐诗》4.8万首的庞大体量,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等名家代表作,其中杜甫诗占38首为最多。

二、历史传承与版本演变

1. 最早刻本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江南状元阁刻本,分六卷按体例编排。

2. 清代陈婉俊补注本(1850年)首次系统注释,现代学者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成为权威版本。

三、文学史价值

1. 题材覆盖

- 山水田园(王维《山居秋暝》)

- 边塞征战(王昌龄《从军行》)

- 咏史怀古(杜甫《咏怀古迹》)

- 赠别思乡(李白《赠汪伦》)

2. 体裁完备:包含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乐府诗等所有唐代诗体。

四、重要诗人构成

1. 盛唐双璧:杜甫(38首)、李白(29首)占比超20%

2. 王孟诗派:王维(29首)、孟浩然(15首)代表山水田园

3. 岑参(7首)、高适(2首)

4. 中唐代表白居易(6首)、李商隐(22首)

五、文化影响

1. 现代学者统计显示,其中112首被纳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成为民间谚语

3. 衍生出多个续编版本,如《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六、学术争议

1. 未收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贺全部作品引发后世讨论

2. 部分学者认为过度强调格律,忽略唐代新乐府运动作品

这部选集的成功在于其平衡了艺术性与普及性:既有"白日依山尽"的直白,也有"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含蓄;既展现"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又包含"风雪夜归人"的细腻。当代研究发现,其中93%的诗作仍然活跃在现代话语体系中,印证了孙洙"择其尤要者"编选眼光的持久生命力。

文章标签:唐诗

上一篇:隋文帝统一中国 | 下一篇:李克用父子争雄

盛世诗人白居易传

唐朝白居易

盛世诗人白居易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中唐至晚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元稹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艺术

唐朝李白

李白与杜甫作为盛唐诗歌的"双子星座",其诗歌艺术在题材选择、风格特征和审美追求上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巅峰。1. 题材分野:个人

唐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原因

唐朝

唐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宏观因素,也有技术、文化、外交等具体推动力。以下是主要成因及其背景分析: 1. 大唐帝

张九龄贤相风范

唐朝唐玄宗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被誉为“开元贤相”。其贤相风范体现在多个方

唐诗发展与影响

唐朝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巅峰,其发展与影响贯穿中国文学史,并在全球文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发展脉络、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三方面展开分析:一

唐诗三百首的文学巅峰

唐朝唐诗

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其文学巅峰地位可从以下多维度分析:一、历史背景与编选权威性《唐诗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孙洙)于1764年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