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与《西域图记》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6-06 | 阅读:8073次历史人物 ► 裴矩
裴矩(547-627年),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隋唐之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地理学家。他在隋炀帝时期主持西域事务期间编纂的《西域图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记录西域地理、交通、风俗和政权的专著,对后世中西交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一、《西域图记》的编纂背景
隋炀帝即位后,为打通丝绸之路、巩固西北边疆,派遣裴矩驻守张掖(今甘肃张掖),负责管理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和外交。裴矩利用职务之便,广泛接触西域商人、使节,收集各国地理、民俗、物产等信息,于大业元年(605年)前后完成《西域图记》。该书共三卷,附有地图,详细记载了从敦煌至西海(今地中海)的44国情况,涵盖交通路线、风土人情、政治体制等内容。
二、主要内容与特点
1. 交通路线:详细标注了丝绸之路的三条主要通道——北道(天山北路)、中道(塔里木盆地北缘)、南道(塔里木盆地南缘),并记录了沿线重要城镇、驿站和水源,为商旅和军事行动提供实用指南。
2. 政权与风俗:对高昌、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均有描述,如突厥的游牧制度、波斯萨珊王朝的商贸特点等。
3. 地图与图文结合:书中附有地图,以“图记”形式呈现,开创了中国古代地理著述的新体例。可惜原书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隋书·西域传》等后世文献。
三、历史意义
1. 外交与军事价值:隋炀帝依据《西域图记》的信息,派遣使节联络西域诸国,并发动对吐谷浑的战争,扩张隋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2. 丝路研究的奠基之作:该书是研究6—7世纪丝绸之路的重要史料,补正了《汉书·西域传》以降的西域记载空白。
3. 裴矩的双重角色:裴矩既是政治家,也是学者。他通过《西域图记》将实地调查与文献整理结合,体现了隋朝“大一统”背景下对边疆的经略思想。
四、延伸知识
裴矩在后世评价中颇有争议,因其在隋末曾依附宇文化及,后降唐仍受重用,反映了乱世官僚的复杂性。
《西域图记》的编纂方法影响了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和元代《大元大一统志》,形成中国地理学的传统。
现古发现(如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中部分内容可与《西域图记》记载相互印证,证实其史料可靠性。
裴矩的《西域图记》不仅是中西交通史的里程碑,也展现了隋朝经营西域的雄心与视野。其融合实务与学术的成就,至今仍为学界所重。
文章标签:西域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