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刘勰《文心雕龙》成书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7-01 | 阅读:8670次
历史人物 ► 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朝齐梁之际(约公元501—502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文学理论巨著。其成书背景、内容结构及历史意义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刘勰《文心雕龙》成书

一、成书背景

1. 时代思潮影响

南朝时玄佛合流,思想活跃。刘勰寓居定林寺十余年,受佛教逻辑思维熏陶(如《般若经》分析法相的影响),又精研儒家经典,形成"文之枢纽,本乎道心"的辩证思想体系。

2. 文学批评传统

继承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等文论传统,同时针对当时文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形式主义弊端,提出"原道""宗经""征圣"的创作纲领。

二、内容特色

1. 系统化理论建构

全书50篇,分总论(1-5篇)、文体论(6-25篇)、创作论(26-43篇)、批评论(44-49篇)及自序,首次建立"文源论—文体论—创作论—接受论"的完整框架。

2. 创新性核心概念

- 神思:提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的创作想象理论

- 风骨:强调"意气骏爽"的内容与"结言端直"形式的统一

- 隐秀:揭示"文外重旨"的含蓄美与"卓绝为巧"的精警美

3. 文体分类学贡献

详析34类文体(如《明诗》《诠赋》),每种皆追溯源流、定义特征并举典范。其中对"赋体"的"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定义,成为后世公认标准。

三、传播与影响

1. 早期传播

成书后经沈约推荐始受重视,《梁书》载其"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唐代通过《文选》注疏等渠道影响日隆,至宋代形成研究热潮。

2. 国际影响

18世纪传入日本,冈白驹《文心雕龙开蒙》为最早注本。20世纪以来英、法、俄等译本相继问世,法国学者弗朗索瓦·于连称其为"中国式的诗学百科全书"。

四、学术争议

1. 成书时间考辨

学者陆侃如根据《时序篇》记事下限(公元501年)及刘勰仕历,推定成书于南齐末。部分日本学者主张梁初(502年后)说。

2. 思想归属之争

范文澜强调其儒家底色,而王元化指出书中"般若绝境"等概念显示佛学影响,现代学界多主张"以儒为表,佛道为里"的多元思想结构。

这部著作开创了"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批评方法,其"通变""情采"等理论对后世桐城派、王国维等均有深远启示,至今仍是研究中国文论的核心文本。

文章标签:雕龙》

上一篇:杜预左传注解功臣 | 下一篇:杨玄感黎阳起兵

慕容氏燕国兴亡探究

南北朝燕国

慕容氏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慕容部建立的政权,共存在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五个阶段(北燕实际由汉人冯氏取代)。其兴亡过程

刘勰《文心雕龙》成书

南北朝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朝齐梁之际(约公元501—502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文学理论巨著。其成书背景、内容结构及历史意义可从以下

慕容白曜攻三齐

南北朝萧道成

慕容白曜攻三齐是南北朝时期北魏与南齐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北魏皇兴四年(南齐建元二年,470年)。此役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初期,北魏对南齐

北朝墓室壁画中的服饰

南北朝周礼

北朝墓室壁画中的服饰是研究当时社会阶层、民族融合与艺术风格的重要实物资料。北朝(386—581年)涵盖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其间鲜卑、

刘勰《文心雕龙》成书

南北朝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朝齐梁之际(约公元501—502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文学理论巨著。其成书背景、内容结构及历史意义可从以下

刘勰撰文心雕龙

南北朝刘勰

刘勰所撰《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理论著作,成书于南朝齐梁年间(约公元501—502年),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论的高峰。以下从多个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