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吴越国的经济繁荣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01 | 阅读:7389次
历史人物 ► 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两浙的地方政权,因其统治者推行务实政策,经济呈现显著繁荣。其经济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吴越国的经济繁荣

1. 农业开发与水利建设

吴越国统治的江浙地区河网密布,钱镠及其后继者大力兴修水利,疏浚西湖、整治钱塘江海塘,推广“畎亩法”改良田。太湖流域的圩田系统进一步扩展,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稳居江南前列。钱镠设立“都水营田使”专职管理水利,形成“岁熟则公私俱足”的良性循环。

2. 海外贸易与港口经济

明州(今宁波)、杭州成为东南重要国际贸易港口,吴越国设立博易务管理对外贸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日本、高丽、阿拉伯商人频繁交易,出口越窑青瓷、丝绸、茶叶,进口香料、珠宝。1970年代宁波出土的唐代沉船“和义路遗址”中发现的吴越时期青瓷,印证了贸易规模。

3. 手工业专业化发展

越窑青瓷达到工艺巅峰,秘色瓷被列为贡品,上林湖窑址考古发现带“官”字款的精美瓷器。丝织业出现“吴绫”品牌,杭州、越州设有官营织造坊。雕版印刷业发达,雷峰塔出土的《宝箧印经》展现了高超的刻印技术。

4. 城市商业与货币经济

杭州城经钱镠扩建,形成“南宫北城”格局,商业区“后市街”店铺林立。吴越国自铸“开元通宝”铅钱及“宝正通宝”铜钱,同时允许唐代旧钱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换。僧人赞宁在《笋谱》中记载杭州菜市“日易数千缗”。

5. 赋税制度与人口增长

推行“以茶盐之利赡军”政策,盐田主要分布在嘉兴、海盐一带,年产量达数千吨。户籍管理采用“没有杂色役”的轻赋制度,吸引北方移民,太湖流域人口增至百万规模,为宋代“苏湖熟,天下足”奠定基础。

该时期经济成就与统治者“保境安民”政策密切相关,钱镠临终“善事中原”的遗训避免了战争破坏,使吴越国成为十国中唯一未遭战乱大规模破坏的政权,为北宋统一后两浙经济的持续繁荣提供了条件。

文章标签:经济

上一篇:长安城的国际地位 | 下一篇:《宋代科举制度演变研究》

王晏球大破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王晏球大破契丹是五代后唐时期中原政权抗击北方契丹南侵的重要军事胜利,发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此役展现了王晏球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

朱温建梁始末

五代十国朱温

朱温(852年-912年),原名朱全忠,唐末五代时期重要军阀,后梁开国皇帝。其建梁始末涉及晚唐政治崩溃、藩镇割据与五代更替的关键转折,以下是其历史脉

吴越国的经济繁荣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两浙的地方政权,因其统治者推行务实政策,经济呈现显著繁荣。其经济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开发与水

后周世宗北伐契丹

五代十国周世宗

后周世宗北伐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在完成对南唐的征讨后,趁辽国(契丹)内

吴越国的经济繁荣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两浙的地方政权,因其统治者推行务实政策,经济呈现显著繁荣。其经济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开发与水

吴越国的水利建设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权,其水利建设成就尤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吴越国的水利工程以系统化、规模化著称,主要体现在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