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徐陵编《玉台新咏》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5-18 | 阅读:8077次
历史人物 ► 沈约

《玉台新咏》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徐陵(507—583)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梁简文帝萧纲在位时期(550—551年前后)。作为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选集,其内容与编选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学史意义。

徐陵编《玉台新咏》

一、编纂背景与目的

1. 宫体诗的集大成之作:梁代宫廷文学盛行"宫体诗",以描写女、闺阁情趣为主,《玉台新咏》收录了大量此类作品,反映了当时审美风尚。萧纲提倡"文章且须放荡"(《诚当阳公大心书》),徐陵作为其文学侍从,通过编纂响应这一主张。

2. 文学功能定位:序言称本书旨在"撰录艳歌",供妃嫔"对玩于书帷",具有娱乐消遣性质,与《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严肃标准形成对比。

二、内容与体例特征

1. 收诗范围:共10卷,收录汉至梁诗歌870首(存世版本存654首),以五言诗为主,兼收少量七言、杂言。

卷1-8按时代排序,涵盖西汉枚乘《杂诗》至梁代当代作品

卷9专收七言诗(如《歌行》等)

卷10为五言四句短诗,实为绝句雏形

2. 女性主题突出:约三分之二作品涉及女性题材,包括闺怨、爱情、梳妆、歌舞等,如《孔雀东南飞》(全篇首次载录)、《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叙事杰作。

3. 保存文献价值:收录41首《文选》未收之作,保留沈约《六忆诗》、萧纲《咏内人昼眠》等宫体诗代表作,部分民歌如《西洲曲》藉此传世。

三、文学史影响

1. 推动诗体演变:书中七言诗占比达11%,推动七言诗发展;卷十短诗汇编体现齐梁时期绝句的成型过程。

2. 争议与评价: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批评其"倾国倾城,无对重世",但明清学者如纪昀《四库提要》肯定其"未可概诋为艳俗"。

3. 版本流变:现存最早为明五云溪馆活字本,清代吴兆宜注本考证详实。敦煌残卷(P.2503)存部分文本,可校勘后世刻本之讹误。

四、编者徐陵的文学地位

作为"徐庾体"代表(与庾信齐名),徐陵骈文成就更高,《玉台新咏序》被誉为"千古骈文绝作"。其编选标准重情感表达与形式创新,书中收录沈约"四声八病"理论影响下的新变体诗,体现出南北朝诗歌格律化的过渡特征。该书与《文选》共同构成六朝文学批评的双峰,对唐代律诗发展有间接影响。

文章标签:新咏

上一篇: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 下一篇:张旭狂草醉墨痕

南朝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

南北朝侯景

南朝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是门阀政治与经济社会结构相结合的产物,其表现为知识、教育、仕途等多重领域的阶层固化。以下从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及影响三个

南齐名相王俭生平

南北朝褚渊

王俭(452—489年),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目录学家,出身东晋南朝顶级门阀琅琊王氏,为王导玄孙,属南朝文化

韦孝宽守玉璧城

南北朝韦孝宽

韦孝宽守玉璧城之役韦孝宽(509-580),本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北周著名将领。守卫玉璧城之战发生在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至次年正月,即南北朝对峙

北朝造像题记中的历史

南北朝宇文泰

北朝造像题记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社会文化与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主要分布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统治区域的石窟、造像碑及

陆倕南梁文士

南北朝沈约

陆倕(470—526),字佐公,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官僚,"竟陵八友"之一。他是陆慧晓之子,陆厥之弟,陆氏为江东士族代表,家族

沈约创四声八病

南北朝沈约

沈约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音韵学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永明体”诗歌的重要倡导者之一,其提出的“四声八病”理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音韵格律发展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