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班固续写汉书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8-04 | 阅读:8138次
历史人物 ► 班固

班固续写《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汉代历史的系统整理与传承具有深远意义。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班固续写汉书

1. 续写的背景与动因

班固(32—92年)继承其父班彪遗志,在《史记后传》基础上开始续写《汉书》。东汉初年,统治者需要总结前朝兴衰以巩固政权,而司马迁《史记》仅记载至汉武帝时期,后续历史缺乏权威记录。班氏家族通过修史服务汉室正统性建构,班固受汉明帝支持获准修史,使《汉书》成为首部官方认可的断代史。

2. 结构与内容创新

体例革新:确立纪传体断代史范式,设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百篇。其中《百官公卿表》首创职官年表体例,《地理志》系统记录行政区划与人口经济,《艺文志》继承刘歆《七略》奠定目录学基础。

史料处理:采用“实录”原则,对武帝前史料多采《史记》而加以剪裁,增加诏令、奏议等原始文献。如《董仲舒传》全文收录《天人三策》,保存重要思想史料。

3. 思想与史学价值

正统史观:强调“汉绍尧运”,通过《高帝纪》构建刘邦神圣出身,维护刘姓皇权合法性。

批判精神:虽为官修史书,仍保留对宫廷黑暗的揭露,如《外戚传》批判吕后专权,《王莽传》详细记载改制失败过程。

民族史记载:《匈奴传》《西域传》详述边疆民族与汉朝互动,体现“大一统”观念。

4. 后续影响与争议

班昭与马续补遗:班固因窦宪案死于狱中后,其妹班昭续写《八表》,《天文志》由马续协助完成。

史学批评:刘知幾《史通》指出其“综往事,删烦补缺”的优点,但也批评部分篇目“文伤蹇踬”。

文献传承:唐代颜师古注本成为通行版本,清代王先谦《汉书补注》集考证大成。

5. 扩展知识

与《史记》对比:《汉书》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法律类增设《刑法志》,经济类新增《食货志》。

文学价值:名篇如《苏武传》的叙事艺术,被赞“叙事该密,赡而不秽”。

考古印证:悬泉汉简、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验证了《地理志》《百官志》记载的精确性。

班固《汉书》开创的断代史体系影响后世两千余年,其史料选择、编纂方法及正统叙事模式,成为传统官修史书的典范。梁启超评其“虽仿《史记》,而组织更为精严”,这一评价准确概括了其史学地位。

文章标签:

上一篇:景监举荐商鞅 | 下一篇: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汉章帝重视农业与儒学建设

汉朝刘炟

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作为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75年-88年)延续了"明章之治"的治世局面,其执政特点集中体现在对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儒学制度的深

班固续写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续写《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汉代历史的系统整理与传承具有深远意义。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1. 续写的背景与动因 班固(32—92年)

范滂清名震朝堂

汉朝李膺

范滂(137年—169年),字孟博,东汉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清流派士人代表,以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品格闻名于世,其事迹主要见于

文景之治开创盛世

汉朝刘启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刘恒(前180—前157年在位)和景帝刘启(前157—前141年在位)统治时期形成的治世局面,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为核心政策,为汉武帝时

班固续写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续写《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汉代历史的系统整理与传承具有深远意义。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1. 续写的背景与动因 班固(32—92年)

韩延寿治民有方

汉朝班固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循吏,以德政教化闻名,其治民方略在《汉书·循吏传》中有详细记载。他的治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行礼教风化 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