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马援老当益壮征交趾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20 | 阅读:1470次
历史人物 ► 马援

标题:马援老当益益壮征交趾的历史背景与军事贡献

马援老当益壮征交趾

1. 马援生平与时代背景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东汉初年,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南方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的征侧、征贰姐妹发动叛乱,威胁汉朝边疆。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刘秀任命62岁的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南征。

2. 南征交趾的军事行动

马援率水陆两军南下,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先平定岭南,再深入交趾。他注重后勤保障,开凿运河(后人称“马援道”)以运输粮草,并在当地推广农耕技术以稳定民心。建武十九年(43年),汉军击溃叛军主力,征侧姐妹战败,交趾重归汉朝统治。

3. 治理与文化遗产

战后,马援在交趾推行郡县制,整顿吏治,并引入中原的律法、农具和医疗技术。他还立铜柱(传说在今越南中部)作为汉朝南疆的象征,留下“铜柱折,交趾灭”的典故。这些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巩固了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控制。

4. 军事思想与后世影响

马援提出“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的豪言,体现了其忠勇精神。他的南征为东汉稳定南方疆域奠定了基础,其治边策略被后世效仿。唐代杜佑在《通典》中称赞其“威行岭表”,越南史书亦记载其事迹。

5. 争议与历史评价

马援晚年因“薏苡明珠”案被诬陷,死后未入云台阁,但其功绩仍被后世认可。宋代苏轼在《伏波将军庙碑》中称颂其“功盖五岭”,现代学者认为他是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典范。

(注:交趾即今越南北部,汉朝时为中国领土,后逐渐独立。)

文章标签:马援

上一篇:张仪连横破纵谋秦 | 下一篇:汉中之战全解析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与汉朝边疆经略

汉朝汉朝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是汉朝边疆经略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西汉对西域的治理从军事威慑转向制度化管辖。这一进程与汉匈争霸、丝绸之路开拓密切相关,其历史

汉武帝推行的均输平准政策

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推行的均输平准政策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重要创新,旨在加强中央对全国物资流通的控制,稳定物价,增加财政收入。其核心是通过官府直接介入市场

汉匈和亲政策的利弊分析

汉朝娄敬

汉匈和亲政策是西汉时期为缓解与匈奴的军事冲突、维护边疆稳定而采取的重要外交策略,其影响深远,利弊兼具。以下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具体分析: 一、汉

汉少帝短暂在位

汉朝刘宏

汉少帝是指东汉时期的两位幼年皇帝:刘辩(汉少帝刘辩)和刘协(汉献帝刘协的前期称号)。他们的在位时间均较短,且处于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宦官外戚专

马援老当益壮

汉朝马援

“马援老当益壮”典出东汉名将马援的事迹,体现了他晚年仍志在千里的豪情。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生平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

马援老当益壮征交趾

汉朝马援

标题:马援老当益益壮征交趾的历史背景与军事贡献 1. 马援生平与时代背景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位列“云台二十八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