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南宋词人姜夔白石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5-30 | 阅读:5076次
历史人物 ► 姜夔

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格律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吴文英并称“宋词三大家”。其词以清空婉约、音律精严著称,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以下是关于姜夔的多角度解析:

南宋词人姜夔白石

1. 生平与时代背景

姜夔生于南宋绍兴年间,一生未入仕途,漂泊江湖,以布衣终老。南宋偏安一隅的社会环境与家国隐痛常隐含于其词作中,如《扬州慢·淮左名都》以金兵南侵后的扬州荒凉景象,折射时代哀思。他与范成大杨万里等文豪交游,艺术创作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推崇。

2. 词学成就

音律革新:姜夔精通音律,曾整理《白石道人歌曲》,现存17首标注工尺谱的词作,是研究宋代音乐的珍贵文献。其自度曲(如《暗香》《疏影》)结构严谨,声韵协洽。

清空风格:张炎《词源》评其词“清空中有意趣”,善用冷意象(如“冷月”“寒波”)营造幽寂意境,如《踏莎行·燕燕轻盈》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之句。

咏物寄托:咏物词常借梅、荷等寓个人身世,如《齐天乐·蟋蟀》以虫鸣写愁绪,兼具物态描摹与情感升华。

3. 诗与文艺理论

除词外,姜夔亦工诗,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诗风清峻。其《白石道人诗说》提出“诗贵含蓄”“自然高妙”等观点,强调艺术表达的节制与内在张力。

4. 后世影响

清代浙西词派奉姜夔为宗,朱彝尊称其“字琢句炼,归于醇雅”。近现代学者如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注》对其生平与作品考订详实,推动了姜夔研究的深入。

5. 文化符号意义

姜夔的布衣文人形象与艺术追求,成为南宋雅文化的缩影。其词中“黍离之悲”与个人漂泊感的结合,拓展了婉约词的思想深度,展现了乱世中文人的精神坚守。

文章标签:

上一篇:五代十国战争兵器演变 | 下一篇:元朝对西域的控制

北宋党争政治研究

宋朝苏轼

北宋党争政治研究是宋史领域的重要议题,反映了11至12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的复杂面貌。党争以变法与保守之争为主线,贯穿仁宗至徽宗七朝,深刻影响了北宋的

南宋中兴四将战绩考

宋朝治平

南宋中兴四将指南宋初期四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四人虽同列"中兴四将",但历史评价和实际战绩差异显著,需结合史料具体分

宋朝官窑瓷器鉴赏

宋朝宋朝

宋朝官窑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官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釉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主要分为北宋

水浒传历史原型考

宋朝水浒传

《水浒传》的历史原型考据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核心史实基础:宋江起义1. 《宋史》记载 《宋史·徽宗本纪》明确记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

南宋词人姜夔白石

宋朝姜夔

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格律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吴文英并称“宋词三大家”。其词以清空婉约、音律精严著称,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