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蜀汉五虎上将的征战史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2 | 阅读:2820次
历史人物 ► 蜀汉

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是三国时期刘备麾下最具代表性的五位猛将,其征战历程与蜀汉的兴衰密切相关。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正史的史实梳理:

蜀汉五虎上将的征战史

1. 关羽

- 早期征战:早年随刘备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与曹操合作击斩袁绍大将颜良于白马,封汉寿亭侯。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败逃后,关羽暂归曹操,但仍心向刘备,最终“挂印封金”回归。

- 镇守荆州:214年刘备取益州后,关羽督荆州,发动襄樊之战(219年),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东吴背盟袭取江陵,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被吴将潘璋部擒杀。

- 历史评价陈寿评其“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但“刚而自矜”致败。

2. 张飞

- 拓土之功:208年长坂坡率二十骑断后,阻曹操追兵。刘备入蜀时,张飞分定巴郡,义释严颜,加速益州平定。218年巴西之战大破曹魏名将张郃,稳定蜀汉北疆。

- 性格缺陷:酗酒暴戾,221年因苛责部将范疆、张达,被刺杀于阆中。陈寿指其“暴而无恩”。

- 独特地位:三国时期唯一有明确记载“据水断桥”事迹的猛将,曹操阵营称其为“万人敌”。

3. 赵云

- 护卫与谋略:长坂坡救阿斗确有其事(《云别传》),但“七进七出”为演义夸张。入蜀后任翊军将军,汉水之战(219年)以“空营计”破曹军,刘备赞“子龙一身是胆”。

- 政治眼光:反对刘备伐吴,主张优先伐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率偏师箕谷牵制魏军,虽败却全身而退。

- 历史争议:陈寿将其与黄忠同传,未达关张级别,但后世地位因演义大幅提升。

4. 马超

- 凉州枭雄时期:211年联合韩遂反曹,潼关之战一度逼得曹操“割须弃袍”,后败逃凉州。214年投刘备,助其迫降刘璋取成都。

- 蜀汉时期:因“羁旅归国”受猜忌,名高权重但无实权,主要镇守阳平关防魏。222年病逝前上表托付从弟马岱。

- 民族影响:羌氐族视为“神威天将军”,后世西北地区民间崇拜盛行。

5. 黄忠

- 老将崛起:原为刘表部将,209年归刘备后参与南征,定军山之战(219年)阵斩夏侯渊,奠定汉中争夺战胜局。刘备称帝时封后将军,与关羽同阶。

- 年龄之谜:《三国志》未载其确切年龄,“老将”形象可能源于演义。220年病逝,若非早亡或可参与夷陵之战

补充史实

“五虎上将”官方名称不存在,实际源于《三国志》将五人合传,宋元后民间逐渐形成此概念。

汉制“前后左右”四将军中,关羽为前将军,黄忠后将军引发争议,诸葛亮曾担心关羽不满。

五人军事贡献差异明显:关羽战略级统帅,张飞战术型名将,赵云侧重护卫,马超象征意义大于实战,黄忠属战役决胜型将领。

蜀汉对五将的任用折射其政权局限性:过度依赖个人勇武,缺乏系统军事梯队建设,随着五人离世,诸葛亮北伐时已面临“蜀中无大将”困境。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汤峻法酷吏 | 下一篇:司马睿建立东晋

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

三国周瑜

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在《三国志》等正史中的记载较为简略,但通过史料梳理和后世文学演绎的结合,仍可窥见这段传奇婚姻的轮廓。以下是基于史实与合理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三国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三国志》中记载的真实历史事件,主要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下从史实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一

马超割须弃袍战曹操

三国曹操

“马超割须弃袍战曹操”这一典故出自小说《三国演义》,并非完全符合史实,但结合历史背景可以分析其虚实与背后的内涵。1. 历史事件背景 建安十六年(2

蔡邕哭董卓遭横祸

三国董卓

蔡邕哭董卓一事是东汉末年政治变局中的著名事件,体现了士人在乱世中的政治困境与道德抉择。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影响展开分析:1. 史实背景 董

蜀汉五虎上将的征战史

三国蜀汉

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是三国时期刘备麾下最具代表性的五位猛将,其征战历程与蜀汉的兴衰密切相关。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正

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汉

三国蜀汉

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汉是三国末期一场极具战略冒险色彩的军事行动。事件发生在263年,曹魏发动伐蜀之战的关键阶段。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具体分析:1. 战略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