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汉桓帝诛梁冀威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27 | 阅读:3681次
历史人物 ► 梁冀

汉桓帝诛梁冀是东汉中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清算事件,标志着外戚专权的暂时落幕与皇权重振。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汉桓帝诛梁冀威

一、事件背景

1. 梁冀权势滔天

- 梁冀出身东汉外戚世家,其妹梁妠为汉顺帝皇后。他通过操控顺帝、冲帝、质帝三朝(144-146年),形成"一门三后、六贵人、七侯"的权臣集团。据《后汉书》记载,梁冀"威行内外,百僚侧目",甚至毒杀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因其称梁冀为"跋扈将军")。

- 经济上梁冀广占田产,《后汉书》称其"林苑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还垄断盐铁贸易,家财达三十亿钱。

2. 桓帝隐忍布局

- 15岁的汉桓帝刘志在146年被梁冀立为傀儡,史载其"恒怀不平,惧言泄,不敢谋"。为麻痹梁冀,桓帝竟加封其食邑至三万户(超过萧何霍光的封赏),同时暗中联络宦官唐衡、左悺等人。

二、政变过程(延熹二年,159年)

1. 关键转折点

- 梁冀派人刺杀桓帝宠妃邓猛之母邓香未遂,引发桓帝震怒。同年梁太后(梁妠)去世,失去政治屏障。

2. 雷霆行动

- 八月庚午,桓帝命尚书令尹勋持节率兵守宫廷,黄门令具瑗领虎贲、羽林千余人突袭梁府,收缴大将军印绶。梁冀与妻孙寿当日自杀,家族成员及党羽数十人被诛,牵涉处死者达三百余人。

三、历史影响

1. 宦官势力崛起

- 参与行动的单超等五名宦官同日封侯(史称"五侯"),开启东汉宦官专权时期。班固评价:"中兴以来,宦官贵盛,未有如斯之极。"

2. 经济政策调整

- 查抄梁冀家产充公后,桓帝减免天下赋税之半,但不久又因财政困难卖官鬻爵,官吏选拔制度加速败坏。

3. 党锢之祸伏笔

- 宦官集团与士族矛盾激化,最终引发166年第一次党锢之祸,清流派官员遭到大规模清洗。

延伸知识

考古发现的《冀州从事冯君碑》(现藏西安碑林)记载了梁冀党羽的仕途轨迹,印证了其势力网络之广。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特别将此事列为"诛戮权臣"的典型案例,认为桓帝"畜威而寡断",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问题。历史上类似的权力斗争如唐玄宗太平公主康熙擒鳌拜等,均有借鉴此次事件的政治逻辑。

文章标签:

上一篇:韩非子著孤愤 | 下一篇:贾诩谋略安天下

汉代的察举制与选官制度

汉朝察举

汉代的察举制与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僚选拔体系,其形成与发展反映了西汉至东汉政治文化的演变。察举制始于汉文帝时期,成熟于汉武帝时代,逐步

汉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始末

汉朝杜密

汉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是中国东汉末年一场政治清洗运动,核心是对士族阶层的打压与宦官集团权力的扩张,其始末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背景与起因1. 外戚

李广难封的悲情飞将军

汉朝李广

李广“难封”的悲剧是西汉军事制度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典型历史案例。作为《史记》中形象最丰满的将领之一,李广的际遇折射出汉武帝时期军功评价体系的严

蔡伦改进造纸术流芳

汉朝蔡伦

蔡伦(约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时期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人,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其贡献被视为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蔡伦在汉

梁冀跋扈专权的权臣

汉朝梁冀

梁冀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权臣,其专权势大、残暴跋扈的作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形象。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史实和扩展分析:1. 家族背景与早期权力基础

桥玄清廉誉满朝

汉朝梁冀

桥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清官,以清廉刚正闻名于世。他出身于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的士族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成年后步入仕途。桥玄为官时,以廉洁自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