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吴越国与日本的商贸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4 | 阅读:3773次
历史人物 ► 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作为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权,凭借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与日本开展了频繁的海上商贸活动,成为中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网络的关键一环。

吴越国与日本的商贸

1. 地理与政策基础

吴越国定都杭州,控制两浙地区,拥有明州(今宁波)、台州等天然良港。钱氏政权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以充实国库。与此同时,日本延喜年间(901-923年)虽实行"渡海制禁令",但为获取中国商品,仍准许吴越商船以"民间贸易"形式入境。

2. 主要贸易商品

吴越输出:越窑青瓷(考古发现日本福冈、京都等地出土大量10世纪越窑瓷器)、丝绸、茶叶、佛经(天台宗典籍为主)和铜钱(日本出土的"乾元重宝"可能为吴越所铸)。

日本输入:砂金(《吴越备史》载"贡金"记录)、水银(用于丹药炼制)、(原料)及日本刀(宋代《清异录》提及"吴越兵器多效东瀛法")。

3. 贸易路线与港口

商船主要经东海航线,从明州出发,借助季风约15-20天抵达日本肥前国值嘉岛(今五岛列岛)或博多港。考古发现明州码头遗址出土的日本铜镜残片,印证了这条航线的使用。

4. 文化交流的延伸

贸易推动佛教传播,吴越王钱弘俶曾遣使携天台宗典籍赴日(《日本纪略》永观元年记载)。日本僧侣奝然983年入宋时,特意取道吴越国朝拜天台山。商船还带动建筑技术交流,日本平安时代"唐样建筑"可见吴越建筑元素。

5. 历史文献佐证

《日本纪略》记载公元935年吴越商人蒋承勋赴日献羊,次年又以"吴越王使"身份递送国书。《本朝文萃》收录多封吴越国书,显示双方存在半官方往来。北宋《册府元龟》记载吴越通过海路"岁贡"中原王朝的物资中,包含日本商品。

6. 贸易衰落与影响

978年吴越纳土归宋后,北宋设立市舶司接管贸易。但吴越时期形成的贸易模式持续影响中日交流,其铜钱成为日本"皇朝十二钱"的仿制样本,越窑技术启发濑户烧发展。近年南海一号沉船发现的越窑瓷与日本漆器共出,印证了这种跨区域贸易的延续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斗鸡风俗的流行 | 下一篇:岳飞的抗金事迹与结局

五代枢密使与武将专权

五代十国枢密使

五代时期(907-960年)的枢密使制度与武将专权现象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以军事强权为主导,枢密院的职能演变深刻反映了政权更迭与军事集权的历史

慕容彦超兖州败

五代十国柴荣

慕容彦超兖州之败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末年的一场重要战役,反映了当时藩镇割据与中央政权斗争的复杂态势。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背景与起因 1. 慕

吴越国与日本的商贸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作为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权,凭借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与日本开展了频繁的海上商贸活动,成为中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网络的关

后梁与晋阳李氏的世仇

五代十国李存勖

后梁与晋阳李氏(即晋王李克用、李存勖家族)的世仇是五代十国初期中原争霸的核心矛盾之一,深刻影响了北方政局。其冲突根源、过程与影响可归纳如下:

吴越国与日本的商贸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作为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权,凭借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与日本开展了频繁的海上商贸活动,成为中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网络的关

范蠡:越国智囊团核心成员

春秋战国越国

范蠡(约公元前536年—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越国复兴的核心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鼻祖。作为越王勾践的顶级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