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7-14 | 阅读:4267次
历史人物 ► 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1661年4月,他率军渡海东征,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据38年的台湾,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从外来殖民者手中收复领土的壮举。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

背景与动因

1. 荷兰殖民台湾:荷兰东印度公司自1624年起侵占台湾南部(今台南一带),建立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通过贸易与劫掠控制东亚海域。

2. 郑氏抗清基地需求: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屡遭清军围剿,需稳固后方。台湾地理位置优越,既可屯田养兵,又可作为反清复明的战略据点。

3. 民族情绪与民众支持:荷兰人压迫汉人及原住民,苛征赋税,郑成功顺应民意出兵。

战争过程

出兵准备:1661年3月,郑成功率2.5万将士、400艘战船从金门出发,4月30日趁潮水突袭鹿耳门,登陆禾寮港(今台南)。

围攻荷兰据点:先克普罗民遮城,后围困热兰遮城长达9个月,期间击退荷兰援军。

荷兰投降:1662年2月1日,荷兰总督揆一(Frederick Coyett)被迫签署降书,残余荷军撤离台湾。

历史意义

1. 终止殖民统治:结束了荷兰在台湾38年的殖民历史,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2. 开发台湾:郑氏政权推行屯田制,引进大陆农业技术,促进汉族与原住民交流,奠定台湾后续开发基础。

3. 海权意识:展现了中国在东亚海域的军事力量,影响了此后清朝的海洋政策。

延伸知识

郑成功的身世:其父郑芝龙为海盗出身后降清,母亲田川氏为日本人,郑成功自幼受中日文化熏陶。

国际视角:荷兰战败震动欧洲,东印度公司损失惨重,此战被视为东亚地区殖民扩张的重要挫败。

后世评价:清政府虽视郑氏为“逆贼”,但乾隆年间将其重新定义为“忠义之士”;日本因其母血统对其多有推崇。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7世纪东亚地缘政治的重大事件,既是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也是中国历史上开拓海洋疆域的关键篇章。

文章标签:台湾

上一篇:元朝开凿京杭大运河 | 下一篇:琉球藩属断绝

马皇后贤德辅政

明朝马皇后

马皇后(1332—1382),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谥号“孝慈高皇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后之一。她在朱元璋创业与治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辅助作用,其贤

徐霞客游历天下

明朝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末年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以长达三十余年的实地考察和记录闻名于世。他的著作《徐霞客游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

明朝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1661年4月,他率军渡海东征,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1596年)

明朝李时珍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1596年)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创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

明朝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1661年4月,他率军渡海东征,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

郑成功抗清复明

清朝郑成功

郑成功抗清复明是中国明末清初一段重要的历史篇章,展现了南明抗清势力在东南沿海的顽强抵抗。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明清易代局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