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栾布哭彭越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2 | 阅读:634次
历史人物 ► 彭越

栾布彭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古人重义轻生、知恩图报的精神,也反映了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的残酷政治现实。以下是基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的史实梳理和相关背景分析:

栾布哭彭越

一、事件背景

1. 彭越的身份与功绩

彭越是秦末汉初名将,早年聚众反秦,楚汉战争中归附刘邦,擅长游击战术,多次切断项羽粮道,为汉朝建立立下大功,受封梁王。

刘邦称帝后猜忌异姓诸侯王,公元前196年以“谋反”罪名逮捕彭越,废为庶人并流放蜀地。途中彭越遇吕后,哭诉无罪,吕后假意同情,将其带回洛阳后处死,夷三族,尸体被枭首示众。

2. 栾布与彭越的渊源

栾布早年家贫,曾被卖为奴,后结识彭越。彭越将其解救并荐为梁国大夫,两人有深厚情谊。彭越时,栾布正作为梁国使者出使齐国,归来时彭越已遇害。

二、栾布哭祭的细节与后果

1. 冒死哭祭

栾布返回洛阳后,不顾禁令,公开在彭越首级下“祠而哭之”,并备酒肉祭奠。按汉律,此举等同“附逆”,刘邦下令将其烹杀。

2. 临刑抗辩

栾布面对死刑毫无惧色,当廷陈述彭越之功:

- 提醒刘邦若无彭越牵制项羽,楚汉战争恐难胜利;

- 指责刘邦“以苛小案诛灭之”,恐功臣寒心;

- 表明自己“死不如生”但“义不敢避”,甘愿殉友。

3. 刘邦的妥协

刘邦被其忠义打动,赦免栾布并拜为都尉。栾布后因军功封俞侯,文帝时官至燕国相。

三、历史影响与评价

1. 政治寓意

事件凸显刘邦清除异姓王的残酷性,彭越之死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冤案”。栾布的举动客观上揭露了刘邦“兔死狗烹”的统治手腕。

2. 道德典范

后世将栾布视为“忠义”楷模。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赞其“哭梁殉义,仗汉申威”,明代称其“真汉子,大丈夫”。

3. 汉代法律矛盾

栾布以“义”抗法的行为,反映了汉代“礼法冲突”的现实。其被赦免也说明当时统治者在绝对权力下仍保留一定道德弹性。

四、延伸知识

彭越的战术贡献:首创游击战“彭越挠楚”战例,被后世军事家效仿。

枭首的象征意义:汉代枭首不仅处决,更含“惩戒效尤”的政治警示。

栾布晚年:文帝时平定燕国叛乱,善终且子孙袭爵,可见汉廷对其气节的认可。

这一事件既是个人情义的悲歌,也是权力斗争中忠诚与生存的深刻命题。司马迁将其载入《史记》,意在警示统治者“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与专制皇权的冲突。

文章标签:

上一篇:燕丹刺秦失败 | 下一篇:诸葛瑾东吴谋大局

韩信胯下成兵仙

汉朝韩信

韩信胯下之辱与兵仙之称的关联,体现了其忍辱负重、大智若勇的军事家特质。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解析及军事成就三方面展开: 一、胯下之辱的史实背景据

晁错削藩引七国

汉朝晁错

西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提出《削藩策》,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直接引发了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这一事件是西汉中央

栾布哭彭越

汉朝彭越

栾布哭彭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古人重义轻生、知恩图报的精神,也反映了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的残酷政治现实。以下是基于《史记·季布栾布列

汉朝皇帝陵寝制度

汉朝汉朝

汉朝的皇帝陵寝制度是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厚葬之风与礼制规范的高度结合。这一制度不仅关乎帝王身后的安葬,更是政治权威和儒家孝道

栾布哭彭越

汉朝彭越

栾布哭彭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古人重义轻生、知恩图报的精神,也反映了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的残酷政治现实。以下是基于《史记·季布栾布列

汉朝名将彭越传记

汉朝彭越

彭越传记:汉朝名将的辉煌一生彭越,汉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以其勇猛善战、智勇双全的特质著称于世。他的传奇人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深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