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曾纪泽收回伊犁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29 | 阅读:3000次
历史人物 ► 曾纪泽

曾纪泽收回伊犁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清政府时期。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曾纪泽收回伊犁

1. 伊犁问题的背景

伊犁地区位于新疆西部,战略地位重要。1864年,新疆爆发动乱,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趁机入侵并建立政权。沙俄以“维持秩序”为名,于1871年出兵占领伊犁。清政府平定阿古柏叛乱后(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78年),开始与沙俄谈判收回伊犁。

2. 崇厚条约的失败

清政府最初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赴俄谈判。1879年,崇厚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虽名义上收回伊犁,但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大片领土,并赔偿500万卢布,开放商路。清廷认为损失过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问罪。

3. 曾纪泽临危受命

1880年,清廷改派曾国藩之子、时任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重新谈判。曾纪泽精通外交,熟悉国际法,提出“争一分即少一分之害”的原则。面对沙俄的军事威胁(俄在伊犁增兵并派舰队至中国沿海施压),他坚持据理力争。

4. 谈判过程与策略

外交斡旋:曾纪泽利用英、法等国与俄的矛盾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军事后盾:左宗棠在新疆备战,展示清军决心,配合外交谈判。

条款博弈:重点争夺特克斯河流域(占伊犁面积大半)和关税主权,最终以增加赔款(900万卢布)为代价保全领土。

5. 《改订条约》(1881年)的成果

与崇厚条约相比,新约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2万平方公里土地,仅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部分区域。虽仍开放新疆商路并赔款,但最大限度减少了领土损失,被时人视为“虎口夺食”的成功案例。

6. 历史意义与局限

体现清政府“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局部成功,延缓了沙俄对新疆的进一步渗透。

近代中国首次通过谈判收回被占领土,增强边疆治理信心(1884年新疆设省)。

局限性在于赔款加重财政负担,且沙俄仍保留在伊犁的部分特权。

扩展知识

曾纪泽在此次谈判中运用国际公法,成为晚清外交官中少有的专业人才,其《曾惠敏公遗集》记载了详细的外交思想。

伊犁收复后,清廷强化了对新疆的控制,左宗棠推动的屯田、建省等措施巩固了西北边防。

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弱国外交”的困境,也展现了外交智慧与军事威慑结合的重要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土木堡之变的真相 | 下一篇:桀纣暴政失民心

李莲英的权势人生

清朝李莲英

李莲英(1848—1911),晚清宫廷最具权势的太监之一,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以恭谨机敏、善于逢迎深得慈禧太后宠信,其权势巅峰时期甚至干预朝政,成

曾国藩创立湘军

清朝曾国藩

曾国藩创立湘军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晚清政局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湘军的建立背景、组织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值得深入探讨。1851年太平天

曾纪泽收回伊犁

清朝曾纪泽

曾纪泽收回伊犁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清政府时期。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1. 伊犁问题的背景 伊犁地区位于新疆西

林则徐虎门销烟

清朝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鸦片侵略的重要事件,发生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至五月十五)。这一行动是清政府严禁鸦片政策的直接

曾纪泽收回伊犁

清朝曾纪泽

曾纪泽收回伊犁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清政府时期。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1. 伊犁问题的背景 伊犁地区位于新疆西

曾纪泽外交斡旋

清朝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是晚清重要外交家,曾国藩次子,在中俄伊犁交涉等关键外交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外交斡旋体现了近代中国应对列强压迫的艰难探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