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明朝 >> 详情

王船山哲学

朝代:明朝 | 时间:2024-06-18 | 阅读:2627次
历史人物 ► 朱熹

好的,我来为您撰写一篇关于王船山哲学的 1000 字左右的文章。

王船山哲学

王船山(1472-1529)是明代著名哲学家,对中国哲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以"心即理"为核心,突破了朱熹的"理气二元论",提出了独特的心性论。

一、心即理的思想

王船山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源就是心。他说:"心即理,心外无理,理外无心。"这意味着心与理是一体的,不可分离的。心就是理,理就是心。

他认为,理(即宇宙规律、道德法则)并非外在于心,而是内在于心。心中所含的就是理,理存于心中。因此,认识事物的本质,就是认识我们自己的心。通过反观内心,即可通达天地万物的本质。

二、性即理的思想

王船山进一步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理,人性与道德法则是一致的。人生而具有善良的本性,这个善良的本性就是理。

他说:"人之性,天理也。"这意味着人性即是天理。人性并非是一张白纸,而是天赋的理。只要我们返照内心,就能发现人性中内在的善。因此,修养的关键在于"存养其心",即专注于内心,让内在的善良本性得以彰显。

三、心性论的特色

王船山的心性论展现了几个鲜明的特点:

1. 主体性强调。他将哲学的立足点放在人的内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认识世界的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的内心。

2. 本体论的革新。他超越了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将心与理统一于一体,提出了全新的本体论。

3. 道德论的创新。他认为人性即是道德法则,道德实践的关键在于修养内心。这与宋明理学家的外在修为论有所不同。

4. 现实关怀。他注重人的实际生活和道德实践,并试图用哲学思想来解决现实的道德困境。

总的来说,王船山的哲学思想包含了深刻的心性论、本体论和道德论。它超越了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强调心即是理,人性即是天理,为中国传统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标签:

上一篇:纵横捭阖李靖神 | 下一篇:晋代乡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严嵩父子贪腐录

明朝严嵩

严嵩(1480年-1565年),字惟中,江西分宜人,明朝嘉靖时期的权臣,与其子严世蕃并称“严氏父子”,是明代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贪腐典型。他们的敛财手段、权

万历十五年历史解读

明朝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一部微观视角下的晚明社会解剖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以1587年为切入点,通过细节化的叙事与结构性分析,揭

永乐大典编纂始末

明朝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由明成祖朱棣敕令编纂,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六年(1408年)完成,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约3.7亿字

《金瓶梅》的社会背景

明朝金瓶梅

《金瓶梅》的创作背景主要依托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16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深刻变迁。其社会背景可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展开: 1. 商品经济繁荣与

《宋代理学对儒学革新》

宋朝朱熹

宋代理学对儒学革新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儒学从汉唐时期的经学注疏传统转向以心性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重构。这一革新以周敦颐、张载、二

《朱熹理学体系建构》

宋朝朱熹

朱熹(1130—1200)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以“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为核心,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形而上学与道德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