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贺知章金龟换酒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21 | 阅读:8174次
历史人物 ► 贺知章

关于贺知章"金龟换酒"的典故,主要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诗·高逸》的记载,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的豁达风范。现从历史背景、事件考证、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贺知章金龟换酒

1. 历史背景

天宝三载(744年),86岁的贺知章获准告老还乡,玄宗赐诗饯行,太子率百官送别。此时李白刚被召入翰林院,与贺知章结为忘年交。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贺知章初见李白时惊叹其诗才,呼为"谪仙人"。唐代盛行以贵重物品抵押换酒的风尚,金龟是三品以上官员的佩饰,属身份象征。

2. 事件考证

《本事诗》载:"(贺知章)尝与李白痛饮于市,遂解金龟换酒。"此事应发生在742-744年间,时贺知章任太子宾客(正三品)、秘书监。敦煌出土P.2567号文书显示,盛唐时期三品官员金龟袋价值约合50贯钱,相当于普通官员半年俸禄。李肇《唐国史补》提到长安酒肆"斗酒十千",一斗约合6升,可见其奢侈。

3. 文化内涵

(1)文人意气:体现了"不惜物而重才"的盛唐气象,与魏晋"金谷赌酒"一脉相承

(2)身份象征:金龟是官员章服制度中的重要饰物,《唐会要》卷三十一规定"三品以上赐金鱼袋"

(3)酒文化:反映唐代酒肆交易可接受贵重物品抵押,《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进士持所珍于酒肆换饮"

4. 后续影响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追忆"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宋代以降成为常用典故,如秦观"欲寻贺监乞扁舟"、元好问"金龟换酒不复来"。明代《唐解元仿古今画谱》有专题绘画。现证认为此事可能发生在长安西市胡姬酒肆,该处是当时胡商聚集之地。

需要指出的是,宋代《太平广记》卷二百一记载略有差异,称是用"金貂换酒"。但据《旧唐书·舆服志》,金貂为散骑常侍佩饰,与贺知章官制不合,当以金龟说更为可信。这个典故展现了盛唐时期物质富裕背景下文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史的重要个案。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杜伏威江淮称雄 | 下一篇:回鹘商人在河西走廊活动

唐代的陶瓷工艺与唐三彩

唐朝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技术、造型和装饰艺术均达到空前水平。这一时期不仅继承了前代的制瓷传统,更在釉色、胎质和烧制工艺上取得

魏征直谏辅太宗

唐朝贞观之治

魏征(580-64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著名的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对“贞观之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他的谏言体现了唐代政治中的“君臣共治”理

杜甫茅屋为秋风

唐朝杜甫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秋,当时杜甫流寓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该诗通过描绘茅

贾岛推敲成佳话

唐朝贾岛

“贾岛推敲成佳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典故,体现了唐代诗人贾岛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这一故事最早见于五代何光远的《鉴诫录》和宋代计有功的

贺知章醉写诗篇

唐朝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是唐代著名诗人,被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首,其醉酒赋诗的逸事在《新唐书》《唐才子传》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关于“贺知章醉写诗篇”

贺知章金龟换酒

唐朝贺知章

关于贺知章"金龟换酒"的典故,主要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诗·高逸》的记载,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的豁达风范。现从历史背景、事件考证、文化内涵等方面
友情链接